近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和消化内科联合,为一名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重度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实施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介入治疗。这也是该院首次运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成功治疗该症。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而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失代偿期常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是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顽固性胸腹水,此类出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该患者因为嗜酒,患上了酒精性肝硬化,因其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而有多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史,多次进行内镜下的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放射科和消化内科医生联合会诊,认为其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故决定为其实施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
放射科蔡名金副主任介绍,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有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而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 TIPS)是属于介入治疗。是指通过颈内静脉途径,在肝静脉/下腔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一条有效的分流通道,使一部分门静脉血液直接进入体循环,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促进腹水吸收的目的。此手术的关键点是经肝右静脉行门静脉的穿刺,一般情况是根据术前CT和MRI的检查或是可以通过超声定位了解门静脉解剖位置进行穿刺。
而对于这位患者而言,我们还对手术进行了改良,以提高安全性。首先,经过皮肝穿刺门静脉成功后,引入导管进行门静脉造影并测定门静脉压力,该导管可作为经肝静脉穿刺门静脉的标记,同时如果门静脉造影发现胃冠状静脉有活动性出血,马上可以通过该路径行出血静脉的栓塞止血治疗,为经肝静脉行门静脉穿刺赢得时间,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TIPS具有创伤性小、成功率高、门静脉压力降低确切、可同时行断流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再加上器械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TIPSS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并迅速推广。TIPSS的技术成功率可达95%~99%,并发症发生率3%~8%,与操作直接相关的死亡率0.5%~1%。临床疗效方面,TIPSS对急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达90%~99%;预防复发出血的有效率半年内可达90%,1年内可达85%,2年内可达70%。TIPSS术后支架可出现狭窄,甚至闭塞,近年来应用血管内覆膜支架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