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性早熟早防早治 别让花儿开太早

  夏天衣服单薄,江岸区毛妞妞的妈妈猛然发觉,年仅6岁的女儿胸前似乎鼓鼓的。她撩起衣服看,果然,妞妞两侧乳房各有一个蚕豆大的包块,摸上去硬硬的。上个月,她带妞妞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检查,结果竟是乳腺增生

  昨日媒体报道,武汉市中心医院儿科近期收治了3名性早熟的女孩,同时济南一家儿童医院也爆出一周接诊20名性早熟儿童。“性早熟”这个名词相信很多人都曾听闻,并不陌生,很多患儿家长都忧心忡忡,担心孩子未来长不高。

  何谓“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孩子的整个性征发育提前了,比如女孩子乳房发育提前了或者月经来潮较早、外生殖器等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艳玲表示,儿童性早熟主要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两类。真性性早熟是儿童疾病引起的,比如性腺发育器官引起的疾病;肾上腺疾病引起的部分性早熟;卵巢或者是男孩子的睾丸等引起的性早熟,这些叫真性性早熟。另一种假性性早熟,这个不是孩子本身疾病引起的,有些是环境、药物引起的。”

  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发育已经开始,而性发育与骨发育有连带性,所以性发育一开始,骨骼生长就开始加速,骨龄越大,则生长空间越小,患儿虽暂时较同龄儿高,但一旦骨骼提前融合,就再也长不高了,所以最终身高往往达不到遗传身高,而遗传不高的孩子成年身高更加不理想。

  性早熟早期识别很重要

  绝大多数性早熟可以治好,只要提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性早熟的患者可以获得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期望达到的成人期身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性早熟呢?除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以外,10岁以前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家长不应盲目乐观。如怀疑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女孩等到月经来潮,男孩等到已出现变声、喉结、痤疮才开始治疗,则对改善身高来说为时已晚。

  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性早熟,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选择如下检查来帮助诊断:

  1.性激素: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丸酮(T)或雌二醇(E2);

  LHRH兴奋试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以GnRH 2.5-3.0μg/kg (最大剂量100μg)皮下或静脉注射,于注射的0、30、60和90min测定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激发峰值LH>3.3-5.0 IU/L(化学发光法)是判断真性发育界点,同时LH/FSH比值>0.6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以激发后30-60min单次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LH峰值与基础值相比>3以上,有诊断意义。如激发峰值以FSH升高为主,LH/FSH比值低下,结合临床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

  2.甲状腺功能,24小时尿17酮固醇(17KS)。

  3.骨龄: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但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无特异性。

  4.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后需做鞍区MRI,尤其是:男孩,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者。

  5.腹部B超:肾上腺、卵巢、子宫发育、注意卵巢内滤泡数目及大小。子宫卵巢B超:单侧卵巢容积≥1-3ml,并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子宫长度>3.4-4cm可认为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见子宫内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义的升高。但单凭B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CPP诊断依据。

  6.眼底、视野检查。

    性早熟配合医生治疗很关键

  如果孩子得了性早熟,家长要遵循医嘱,严格执行治疗计划。观察孩子对治疗的反应并加以记录,按时到医院做定期的复查和随访,将所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医生,以便于医生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当地控制孩子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尤其避免油脂多的食物,少吃甜食,但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应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对考虑为服用避孕药所致的假性性早熟的患儿家长来说,应将家中的药物放到孩子所不能触及的安全地方,并让患儿不应进食可能含有性激素的营养食品、滋补品,也不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增加体育活动,尤应加强下肢的锻炼,每天应保证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可选择跑步、登楼、跳绳、跳橡皮筋等。一开始可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免因过度疲劳而丧失信心,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的强度并坚持持之以恒。下肢的锻炼能刺激长骨骨骺生长板的细胞分裂增殖,促进长高。此外运动锻炼对调节体重,改变身体组分,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含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应有8-9小时的高质量的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对身高的快速生长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6-19 04:08:38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正常吗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这一系列症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疼痛、发热、视力下降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和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些特定的生理状态或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是正常现象。例如当人体处于极度悲伤、激动等强烈情绪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导致泪腺分泌增加,出现流眼泪的情况。同时鼻腔黏膜也会因情绪因素产生反应,出现流鼻涕,而频繁擦眼泪等动作可能会导致眼睛周围组织轻微水肿。还有在寒冷的天气中,眼睛和鼻腔暴露在冷空气中,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流眼泪、流鼻涕以及眼睛轻度发肿的情况,这是身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同时,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果是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炎症严重时还会引起眼睛周围组织肿胀。同时炎症可能通过鼻泪管等途径蔓延至鼻腔,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出现流鼻涕的症状。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有这些表现,如感冒时,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出现流鼻涕。同时也可能引起眼部的不适,出现流泪、眼睛轻度肿胀等症状。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眼部和鼻腔的清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同时,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眼脸过敏红肿怎么办
眼睑过敏红肿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治疗眼睑过敏红肿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局部冷敷、合理用药、注意眼部卫生等。1、避免过敏原: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缓解眼睑过敏红肿的关键。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化妆品等。如果过敏原不明确,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2、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红肿、瘙痒等不适感,为眼部肌肤降温,利于症状的缓和。可使用干净的冷毛巾敷在眼睑上,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敷3-4次。3、合理用药: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抗组胺类眼药水,如氮卓斯汀滴眼液,以减轻眼部过敏反应。若红肿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弱效糖皮质激素眼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有效抗炎消肿,但务必按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与用药时长,以免引发不良反应。4、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用温水轻轻擦拭眼睑,去除眼屎、过敏原残留等杂质。避免用手揉眼睛,手上携带大量细菌、病毒,揉眼易导致感染,加重过敏病情,引发眼部其他炎症。如果出现眼睑过敏红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早上起床脸浮肿有什么原因
早上起床脸浮肿可能由睡前饮水过多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比如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硬化等。若脸部浮肿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尿量异常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晚上睡觉前大量饮水,身体来不及将多余水分代谢排出,水分积聚在体内,易导致早上起床脸浮肿。在睡前1-2小时尽量少喝水,可缓解这种情况。二、疾病因素: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脸部浮肿,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2、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可出现脸部浮肿,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限制体力活动,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托拉塞米等减轻水肿,还可能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引起黏液性水肿,脸部表现为浮肿,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治疗需补充甲状腺激素,可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4、肝硬化: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同时门静脉高压使液体渗出,引起脸部浮肿,常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治疗需改善肝功能,限制钠水摄入,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控制睡前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食物摄入,以免加重水钠潴留。若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定期体检,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史珂慧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双腿浮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双腿浮肿的原因众多,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及疾病因素如心力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果双腿皮肤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因为浮肿的双腿血液循环较差,一旦感染,愈合可能会比较困难。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保持站立或久坐的姿势,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双腿浮肿。为缓解这种情况,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二、疾病因素:1、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减弱时,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体循环淤血,进而出现双腿浮肿。患者通常还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2、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是排泄水分和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双腿浮肿。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会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双腿浮肿。患者常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选择舒适、合脚且具有良好支撑性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衣物也应选择宽松的款式,特别是腰部、腹部和腿部等部位,避免过紧的衣物对身体造成压迫,加重浮肿。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