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乙肝患者甲胎蛋白升高 警惕肝癌!

  据媒体报道,北京的唐女士是一位乙型肝炎患者,每3~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检查发现甲胎蛋白(AFP)突然增高至正常值的20多倍,进行CT检查,未发现肝脏肿瘤。去多家医院复查AFP和增强CT,也未见肝脏异常病灶。最后,在某家医院进行肝动脉血管造影加碘油染色试验,结果显示肝脏右叶近胆囊处有一直径为0.9厘米的肝癌灶。唐女士从发现AFP升高到接受有效治疗,用了不到2周的时间。

  专家表示,由于小肝癌不易被发现,如果能在较早期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就能提早进行治疗。上述案例中的唐女士比较幸运,发现AFP升高后穷追不舍,终于发现了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肝癌,为获得好的远期疗效和采用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

  血清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儿发育的早期肝脏和卵黄囊中,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即是否彻底或复发)。

  如果检查发现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意味着什么呢?

  1.警惕原发性肝癌、恶性畸胎癌、卵巢胚胎性肿瘤,胃癌肝转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2.另外,还可见于胃癌、胰腺癌结肠癌、胆道细胞癌、畸胎瘤、卵巢癌、睾丸肿瘤等。

  3.急性肝炎、肝硬化者大多AFP<300ng/mL;60%的肝细胞癌、睾丸癌、非精原细胞的生殖细胞癌患者AFP>1000ng/mL。

  4.孕妇血清AFP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肾变性、胎儿宫内窒息、先兆流产等。不过,妊娠3个月后孕妇血清中的AFP会升高,7-8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小于400ng/m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肝癌都产生AFP,能够产生AFP的肝癌约占70%。而且产生AFP的能力迥异,约10%的肝癌仅产生低水平(30~100ng/ml)的AFP。一般来讲,afp升高的幅度与癌灶大小、病情早晚无明显的关系。

  乙肝等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好发人群,应定期检查AFP、超声甚至增强CT,以期在肝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明确诊断。在肝癌发生发展的初期,因癌灶较小、位置隐匿等原因,常规的超声和ct检查不一定能够发现,如果发现AFP升高,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进一步进行血管造影和碘油染色试验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6-13 04:51:23浏览1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甲胎蛋白727μg/L是肝癌吗
患者甲胎蛋白727μg/L,可能是肝癌,也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睾丸癌、卵巢癌等疾病。1、肝癌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当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时,会导致甲胎蛋白的合成增加,进而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2、肝炎肝炎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免疫反应、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由于肝脏受到损伤,其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升高。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3、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等。由于肝功能受到损伤,其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升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4、睾丸癌睾丸癌是指发生在睾丸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是由于隐睾、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所引起,由于睾丸组织的癌变,会导致甲胎蛋白的升高,患者还会出现睾丸肿大、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5、卵巢癌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上的恶性肿瘤,通常是由于遗传、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由于癌细胞会导致甲胎蛋白的升高,患者还会出现腹痛、月经紊乱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医生使用奥拉帕利、尼拉帕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林潮双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甲胎蛋白升高到28ug/L怎么回事,怎么办
检查发现甲胎蛋白为28ug/L,可能是生理因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卵巢癌、胃癌等疾病所致。1.生理因素:妊娠妇女在怀孕早期,由于胎儿还没有发育成熟,此时会通过脐带从母体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孕妇出现上述指标升高的现象,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去医院复查即可。2.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导致肝脏受损而影响其功能,进而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出现轻度的甲胎蛋白升高至28ug/L的情况。需要遵医嘱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治疗。3.肝硬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当肝细胞修复时会合成较多的甲胎蛋白,从而出现上述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片、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进行治疗。4.卵巢癌:属于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当癌细胞侵袭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甲胎蛋白,诱发上述不适,还可伴有下腹部包块、腹胀、消瘦及发热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将病变切除,如肿瘤细胞减灭术,并配合化疗、放疗等方式治疗。5.肝癌:当患有肝细胞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受损严重,可导致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从而引起甲胎蛋白释放入血的现象发生,进而诱发上述情况。此时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肝切除术,并配合放化疗辅助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平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以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