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肠套叠易被误诊为肠炎 B超比X线更适合小儿

  据媒体报道,6个月大的琪琪最初因哭闹被诊断为肠炎,治疗3天效。后送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被确诊为肠套叠,无奈切除部分结肠。专家提醒,眼下正是肠套叠等新生儿胃肠病多发期,家长应该特别留意宝宝的哭闹。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

  症状:四大主症 腹痛是首发症状

  1.腹痛: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占就诊主诉的90%~100%。营养良好、平时健康的婴儿常出现阵发性的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痛苦状。持续10~20min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数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如此反复。体质较弱或在肠炎、痢疾基础上发生肠套叠的病儿可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较大儿童患肠套叠时腹痛发作间歇期一般较长。

  2.呕吐:肠系膜受到牵拉引起的反射性呕吐。为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有发生,吐出物多为奶块或其他食物,之后常夹有胆汁。12~24小时后,呕吐可渐停止,但常有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再次呕吐,甚或吐出物为粪臭液体,说明套叠所致之肠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便血常于腹痛后4~12小时发生,起初混有黄色便,很快即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可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套叠早期即有便血,小肠型肠套叠便血发生较迟,较大儿童往往缺乏肠套叠便血症状,或在发病数天后才发生。若患儿无自行排便,肛门指诊可见手套染血。

  4.腹块:检查自右下腹开始,依次摸右季肋部,上腹中部及左腹部,因婴幼儿肠套叠以回盲型居多,肿块的部位多沿结肠框分布,严重者可达直肠。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多如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度,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发病超过1~2天者,因套叠部以上小肠胀气显著,故往往难以扪及肿块。

  诊断:B超检查比X光更适合小儿

  肠套叠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8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那么,家长如何发现宝宝是否肠套叠呢?

  B超是确诊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一旦发现B超下出现典型的“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即可确诊为肠套叠。要确诊,只能通过B超下检查发现。但是,家长如果发现宝宝阵发性哭闹、呕吐等现象,就应该警惕是否肠套叠,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儿科治疗。

  该院的小儿外科医生并没给豆豆开单做X光,而是做了更简单的B超检查,很快就确诊为肠套叠。所幸发现得早,就诊及时,豆豆还没出现肠坏死的症状。医生通过B超和可控的水压灌肠,很快就将豆豆出现套叠的肠子复了位,豆豆终于脱离了危险。“有些宝宝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感染腹泻等早期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肠炎。”俞教授指出,由于小儿肠套叠发病急,理论上在发病超过 48小时之前,可进行灌肠治疗;但超过48小时之后,宝宝很可能已有腹膜炎症状,再发展下去还可能出现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就不得不手术治疗。为了避免手术,父母平时要对发生在宝宝身上的各种变化多加注意与观察。

2013-05-02 03:50:05浏览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