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访中里巴人:养生与年龄无关

  [嘉宾介绍] 中里巴人

中里巴人:养生与年龄无关

  中里巴人,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所著《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连续多周位居当当网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中里巴人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根据自己对人体经络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中里巴人认为治病不如防病、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结合亲身感悟,写成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告诉大家在疾病未发之时如何预防,在所谓亚健康的状态下如何调理。

  [小编言语]

  中里巴人的名字小编已经听说了很久了,但从未见过其本人。一直觉得养生这回事都是中老年人比较关注,却听说中里巴人很年轻。果然,见面时他就请我们吃枣,让严肃的气氛一下子荡然无存,访谈就从大家边吃边聊中开始……

中里巴人:养生与年龄无关

(接受39健康网编辑访谈)

  [访谈整理稿]

  39健康网:“中里巴人”名字很奇特,和“下里巴人”有什么关联吗?

  中里巴人:一般人觉得下里巴人很土,其实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古曲,通俗易懂,特别容易传唱;阳春白雪也是名曲,相当于现在贝多芬那样的交响乐,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属于宫廷音乐。而中里巴人这个名字,就是表示介于两者之间,搭建起高雅与通俗的桥梁。将深奥、专业的医学养生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东西,但通俗不等于庸俗。试想一下把贝多芬的交响曲,用吉他弹出来,呵呵……

  39健康网:《求医不如求己》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里巴人:这个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宋朝有一个寓言故事,叫“求人不如求己”,自助才能天助,才能自强。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需要激发起来。医生只能帮助你去除病痛,解除症状,但不能帮你活得健康、快乐。中医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

  1. 治病不如防病

  2. 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

  3. 人体有强大的自愈潜能,可以去发掘。

  39健康网: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写养生文章的道路?

  中里巴人:我并没有想过要去写书,我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记录下来。因为这些东西很简单,大家都能理解,其实我们和《黄帝内经》的障碍不是知识上的,只是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这些知识放到生活中都是非常实用、通俗的,不必高高供奉起来。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于人体,尤其对调节人的心态,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强调人的生活目标就是心理平和、生活愉快,以自己对自己满意作为成功的标准。

中里巴人:养生与年龄无关

(中里巴人与39健康网人员合影)

  [小编言语]

  和中里巴人聊天尤其轻松,诙谐的言语、幽默的调侃,让健康知识深入浅出。他看上去似乎不到三十岁,却对中医养生理论驾轻就熟,让小编真正明白了,原来养生和年龄无关。

  中里巴人的某些养生观点

  百病从心生

  中医就是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比如“疾病”两个字,其实说的是两方面,“疾”下面是一个“矢”,代表利箭,指的是外邪的入侵,像细菌、病毒的感染等等;“病”下面是个“丙”,丙丁属火,火主心脏,故我们说百病从心生,而不是百疾从心生。像高血压冠心病,这些病并没有什么外邪入侵,都是由于人体自身情志紊乱、七情不调,最后产生了病。

  社会是整体 病、祸不单行

  疾病不是单纯的身体上某个部位发生状况,而是人这个整体、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整体状况。比如有人讲究看面相,印堂发黑,肺气有问题了,本身容易患病,同时呼吸氧气不足,产生许多忧虑、健忘,常容易出事故。

  养生观念的误区

  养生最关键的是养心,一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就会对应一种生理的症状。年轻人气血比较旺盛,故症状可以暂时不显示出来,但这些不良因素慢慢积蓄下来,到年老时一并发作。

  我并不强调刻意追求养生,我们应该只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在一种健康快乐的状态下,可以活得舒畅。人的状态好,抵抗力强,也不容易受外邪侵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讲的就是当外邪入侵的时候,我们进行及时的躲避,就不会生病了。比如天凉了多加衣服保暖,非典时期的患者进行隔离,就可以保护其他人不被感染。外邪其实侵犯的是一种适于生长的“土壤”,如果人的气血不畅、情志失调,适合外邪生长繁殖,就患病了。所以治病还得抓住病根,疾病不是勇气可以战胜的,不是刚强可以抵挡的,它是绳扣,只能解开,它是坚冰,只能溶化。

中里巴人:养生与年龄无关

(中里巴人给39健康网的题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赖丹)

2008-03-17 08:09: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白癜风长在头发里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白癜风长在头发里面一般可能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家族遗传、局部皮肤炎症、内分泌失调、白癜风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1、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头皮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白癜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2、家族遗传白癜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白癜风,可能会导致子女患有白癜风的概率增加。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3、局部皮肤炎症如果头皮部位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局部皮肤出现白斑、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4、内分泌失调如果患者长期熬夜或饮食不当,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从而诱发内分泌失调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皮肤暗黄、脾气暴躁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癜风长在头发里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静心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5、白癜风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白癜风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从而诱发白癜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白斑、局部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光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同时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白癜风患者可以吃什么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疾病。通常情况下,白癜风患者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含黑色素食物、含铜量高的食物、药物等。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病情的恢复。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这些食物中富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3、含黑色素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桑葚等,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辅助补肾乌发的作用,适当食用以后,也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4、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参、牡蛎等,因为白癜风的发生与体内缺乏铜元素有关,所以适当进食上述食物,有助于病情的改善。5、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通过饮食调理的方式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左旋咪唑片、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光疗等方式来联合治疗。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以免加重病情。另外,还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紫外线直射,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张文娟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白癜风病初期是什么样的
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某一部位出现色素减退斑,明显比其他部位颜色浅,形状不规则。其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局限于某一处,也可以扩散到任何地方。白癜风的疾病病因、治疗方法、日常护理说明如下。 1、疾病病因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其对皮肤的颜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黑色素细胞受损,黑色素的生成就会减少,从而导致白癜风的发生。白癜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神经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 2、治疗方法 白癜风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白癜风引起的白斑如果不加以治疗,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于进展期的白癜风,可以遵医嘱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另外也可遵医嘱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卤米松乳膏等来治疗。 3、日常护理 注意自我调节,遵医嘱用药,避免暴晒。此外,还要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增强信心。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涂药前用温热的水清洗、按摩,使皮损略微发红,涂药后再按摩,使药物可充分渗入皮损。外用药物治疗后皮损处出现大水疱要特别保护,避免把水疱壁撕脱,表皮撕脱会引起继发感染,对黑色素形成不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