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仅仅依靠单纯的降压已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采取“降压护心”的优化治疗方案,在降压达标的同时对心血管风险进行管理。”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控制率仅三成 治疗时不可单纯考虑降压
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性不可小觑。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血压的升高,而血压的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致使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据了解,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1。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64.67/10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64.28%2。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为值得重视。据统计,我国约70%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发病/死亡率的相对风险随血压升高而显著增加3。
然而,一些医患往往只单纯注重降压达标,缺乏对于心血管总体风险采取管理,其结果是患者虽然持续服用降压药物,病情却继续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等情况的发生。
“目前医生和患者对高血压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认知仍较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控制率也不高,2009年中国门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31.3%4。”胡大一教授表示,“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不但要注意患者降压,同时要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和死亡率。”
“降压护心”优化治疗方案 新适应症获批带来新变革
胡大一教授指出,在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这样的高危人群进行治疗干预时,应根据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方案,并重视具有明确心血管保护证据的ARB类药物,通过优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降压方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实现“降压护心”的双重保护。
万名医生“再教育” 帮助更多患者进行风险管理
胡大一教授指出,医生在整个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基石和灯塔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心血管风险认识需从医生队伍做起,医生需要遵循指南、充分考虑各项危险因素、改变诊疗习惯和处方行为,并引导患者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注。而患者也需要充分配合和协助医师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药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师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能够因此受益,在‘降压护心’的双重保护下,获得更健康的生活。”胡大一教授最后说。
(责任编辑:王辉)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