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血管瘤,别名,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软脑膜蛛网膜样鲜红斑痣;骨肥大性鲜红斑痣;鲜红斑痣;毛细血管扩张痣;葡萄酒样痣;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蓝色橡皮大疱痣;先天血管瘤;单纯性血管瘤;草莓样血管瘤;焰色痣。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先天性血管瘤的类型
先天性血管瘤为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致。偶亦见因外伤而后天性发生者临床上分3型:
1、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
2、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
3、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又称静脉畸形。
先天性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
血管瘤的危害
取决于它的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份。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面部,必然要影响美容,严重者可使面部五官畸形;在颈部、咽喉部容易因进食而导致破溃,可危及患者生命;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阴茎、阴蒂及关节等,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如果血管瘤巨大,无论生长在什么部位都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血管瘤还可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甚至恶变,这些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得了血管瘤必须治疗。
当瘤体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型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孕妇则可影响分娩。膨胀的血管瘤因内压或外力的作用(挤压、撞击、对抗性运动等) 血管瘤瘤体血管破裂肝脏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肝血管瘤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从量变到质变,有转变成恶性肿瘤可能,危及性命。
先天性血管瘤具体治疗方法
1、鲜红斑痣:小于2岁的婴幼儿可以采用YAG激光治疗,是根据患处的年龄段、患处具体部位、颜色、面积选择不同的波长和具体的操作手法。超过2岁可以采用新一代光动力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然后在黄光和绿光的照射下,发挥光敏剂的作用,是扩张的毛细血管闭塞以至恢复到正常的皮肤颜色,治愈后不会复发,也不会留下疤痕。
2、海绵状血管瘤:患儿小于1岁且面积较小的可以采用微创介导治疗;加大面积的可以考虑配合高频电极治疗。一般超过1岁的患儿根据瘤体的部位、大小采用微创介导和高频电极的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唐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