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发烧的居家护理技巧

  发热是宝宝患病的常见症状,如果仅为轻中度发热,可居家治疗与护理。如何在家中护理发热患儿,以下几点可供家长们参考。

  定时体温监测  

  一般应每4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的第2天减为每日2次。体温测量应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的第3~5天。

宝宝发烧的居家护理技巧

  1.宝宝的正常体温为36℃~37.2℃;

  2.当体温达37.3℃~38℃时为轻度发热;

  3.体温达到38.1℃~38.9℃时为中度发热;

  4.体温大于39℃即为高热
  
  特别注意: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在39℃以上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此时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观察治疗。

  生活与食调理  

  宝宝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机体消耗。发热宝宝休息的房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以使他们得到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同时,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但要注意莫让风直接吹在宝宝身上。另外,家长要鼓励宝宝多喝水,这样既有利于退热,又可促进疾病恢复。最好每半小时喂水1次,也可喂些豆浆、牛奶、果汁等饮料。饮食要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面包、蛋羹、汤面条、稀饭等。如果可以,还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最先选择物理退热  

  体温升高若未超过38.5℃时,一般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但当孩子体温升超过38.5℃时,则有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致热性痉挛或高热抽搐,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故要及时进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可用温水擦身,也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根据医嘱给孩子服用小剂量退热药。

  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发热可使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残渣易于发酵,细菌易于繁殖,故需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同时,发热的孩子出汗多,汗及湿衣物可刺激皮肤,使其抵抗力下降,易造成皮肤损伤及感染,故要加强皮肤护理。其中,口腔护理的重点是防止口腔干燥,为此,家长要鼓励宝宝多喝水、勤漱口。当婴幼儿口腔过于干燥时,家长可给孩子喂些奶汁,以使口腔保持湿润。皮肤护理的重点有两点:一是让孩子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被褥要勤晒,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二是在孩子出汗后,要及时擦浴,换洗汗湿的衣服及被单,以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卫生。

  密切观察病情  

  除关注体温之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一般情况,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小便少或缺时,即便体温不很高,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武秀琴)

2011-08-01 14:48: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咳嗽发烧是怎么回事
发烧一般指发热,宝宝咳嗽、发热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诊治。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由于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原因导致,由于病原体侵袭机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咳嗽、发热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如果体温低于38.5°C,可以使用温毛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处,有助于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性感冒患有该疾病可能是机体免疫力低下、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原因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而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3、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可能是由于接触过敏原、病原微生物感染、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原因导致,由于病原体侵袭支气管黏膜,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咳嗽、发热的症状。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4、肺炎肺炎可能是由于免疫损伤、病原体感染、过敏等原因导致,由于病原体侵袭肺部组织,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是由于免疫损伤引起,可以遵医嘱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肺结核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如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能查出来吗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是可以查出来的。对于孕妇来说,建议按时进行孕期产检,包括常规的超声检查和血清学筛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从超声检查技术来看,超声是孕期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胎儿的脊柱形态。在怀孕18-24周左右,胎儿的脊柱结构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此时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胎儿脊柱的连续性、椎弓的形态等。如果存在脊柱裂,超声图像上会表现出脊柱的异常声像,如脊柱中线回声中断、局部有囊性膨出等。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三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呈现胎儿脊柱的情况,提高了脊柱裂的检出率。其次,从血清学筛查角度来说,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标志物也可以为脊柱裂的诊断提供线索。例如,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患有开放性脊柱裂时,会出现明显升高。一般在怀孕16-18周时进行血清学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FP水平,如果结果异常升高,结合超声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怀疑胎儿存在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疾病。这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有脊柱裂。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补充叶酸,一般建议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直至怀孕后3个月,这有助于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此外,孕妇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