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果儿童患了龋齿该怎么办?

  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与细菌、食物中的糖类以及机体对龋病的抵抗力有关。它好发于不容易保持清洁的面上,如牙齿的点隙、裂沟与邻接面等。

  龋病是一种慢性进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被重视而耽误治疗。龋病得不到早期治疗,龋蚀到牙髓便会引起剧烈的牙神经痛,之后引起根尖周围炎、颌骨骨髓炎而影响全身,因此龋病一定要早防早治。

  建议:龋病俗称“蛀牙”,早期症状不明显,仅在遇冷、热、酸、甜食时,牙齿有酸痛感,凡有以上症状时,就应到医院就诊。有的病人错误地认为牙痛厉害时不能补牙,往往拖延,失去最好的治疗机会。越痛越应及时治疗,任何牙痛均应早治。龋病早期不治疗,蛀蚀到牙齿里面的神经,产生牙神经发炎,可发生剧烈疼痛

如果儿童患了龋齿该怎么办?

  所谓“牙痛不是病”的说法是错误的,牙痛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健康,造成很多不良后果。补牙是治疗龋病的主要医疗方法,很多病人怕钻牙的酸痛感,因而延误治疗。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一般医院均用先进的高速涡轮机,钻牙时有水喷雾,很少有酸痛感。补牙后2小时才能吃东西,补牙后如发现疼痛或不适,次日应去医院复诊。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等。

  治疗方法:先将龋坏组织尽可能磨除,并磨去洞缘牙齿薄,使洞敞开;以棉条隔离唾液,擦干牙面后以小棉球蘸氨硝酸银溶液涂擦龋坏牙面1-2分钟,温热气枪吹干再涂,如此两次,然后以蘸丁香油小棉球涂擦,使之还原成黑色,吹干即完成治疗。所形成的还原银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阻塞牙本质小管,阻止龋的发展。一般每周进行1次,3-4次为一疗程,3-6月后复查,治疗中应防止灼伤软组织。

  2、银汞合金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 适用于充填后牙和隐蔽部位的前牙洞。

  (1)窝洞制备基本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防止继发龋。制洞作用之一类似清创,须去除龋坏组织,使窝洞建立在健康的牙体组织上,防止继发性感染。

  保护牙髓牙髓是有感觉和代谢的活体组织,由于牙本质和牙髓关系密切,在切割牙体组织时,会对牙髓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严重时可导致牙髓充血炎症反应,因此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牙髓,避免和减轻刺激。

  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由于牙齿修复后需承担咀嚼功能,因此充填修复后应达到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能长期保持修复物不致松动、落,即应具有固位形;另一方面修复物和剩余牙体组织都不致因承受咀嚼力而碎裂,即应具有抗力形。二者在窝洞制备时应同时兼顾。

  (2)充填术修复过程(银汞合金):

  去除龋坏组织,建立窝洞外形;

  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洞形修整和窝洞清理;

  窝洞清毒;

  垫基底;

  充填银汞合金;

  抛光。

  3、复合树脂充填术

  适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充填要点有:

  ①制备一定的洞形

  ②中度以上的窝洞需作基底

  ③调拌器具要洁浄、干燥。使用非金属调拌刀,注意组分的配比,充分调拌均匀。

  ④充填时防湿,避免产生气,并宜用聚脂薄膜或玻璃纸将材料压紧,最后修形磨光。

  4、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

  适应证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充填要点有:

  ①彻底清洗牙面。

  ②用水门汀、氢制剂等覆盖暴的牙本质。

  ③用35%或50%的磷酸,酸蚀牙面1-2分钟。

  ④彻底冲洗干燥牙面,严防再污染。

  ⑤涂粘接剂,充填光敏复合树脂后,分别用可见光照射20-40秒,使其固化,最后刻形磨光。

  5、嵌体

  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盖在合面的为盖嵌体。适用于:

  ①后牙合面较大的窝洞或后牙有折裂可能者。

  ②邻合面洞充填无法修复与邻牙的邻接关糸者。

  ③作为半固定桥基牙。

  其要点为:

  ①去净龋坏组织和悬空釉柱。

  ②洞深不小于2.5mm,并有45°洞缘斜坡,洞壁合向外张角小于5°。

  ③可增添钉、沟辅助固位。

  ④有薄壁弱尖者作全合面预备。

  ⑤制作模型蜡型,及时包埋,尽量采用连模铸造。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邓慧红)

2010-11-16 02:13: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