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痛!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

  疼痛,这个平时在生活中不痛不痒的话题,如今却以其汹涌之势登堂而来,曾及何时,作为男子汉的你被父亲教训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还记得当你为跑步而摔伤的时候痛哭时,旁边的同学笑你是“娇娇女”,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长大的你开始学会了忍,一时半会的疼痛我们都在默默的承受,本来一次两次的疼痛硬生生的熬成了慢性疼痛,可是你又知不知道,世界上有30%的人和你一样,有着持久的慢性疼痛,有的人选择了就医展开“闪电战”,有的人选择慢慢忍耐变成“持久战”,可是忍就真的能解决疼痛了吗?下面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忍一时未必真的就能风平浪静!

痛!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

  指导医生张绍杰副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二十余年。工作尽心尽责,深刻领会外科手术麻醉要领。主张从外科手术角度,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麻醉,提出了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多年来,带领科室同仁不断创新,开展了很多新的麻醉技术。在疼痛治疗,尤其是椎间盘相关颈肩痛腰腿痛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已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并恢复劳动能力。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咨询电话:020-61627546

痛!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

  突发怪病  六十岁老人苦不堪言

  案例一:当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疼痛科张主任赶到老林家的时候,眼前的一幕着实让早已见惯大场面的张主任吓了一跳,大冷的冬天,老林光着膀子,屋内的暖气显然并不能止住他的寒冷,精神萎靡的他萎缩的蜷在一起,当看到张主任来到家中的时候,老林紧紧的抓住医生的手哀求道:“医生,我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如果你再不来,我就准备从家阳台上跳下去了,实在太痛苦了。”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的老林苦不堪言,又是什么让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呢?故事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年过六十的老林,刚从银行行长的位子上面退休下来,本以为可以好好享享儿女的清福,可恰巧这个时候身体却出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还真说不上来,刚开始就仅仅只是背部疼痛,像火烧般,本想忍一忍但为了以防万一,家人赶紧赶忙的送到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医生初步怀疑为肺肿瘤、心肌梗死,但影像学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出来后均不支持,主治医生无法确定诊断,无奈下被迫出院,可这病却一天天在加重,火烧样疼痛蔓延到了上腹部,并在这时出现皮疹。

  诊断不明  竟不愿再寻医治疗

  看着日益憔悴的神情,有痛不能言的老林,家人们决定再一次去医院就诊,由于这一次出现了皮疹,让大家怀疑可能是皮肤的问题,于送到了皮肤科就诊,可一连几个月过去了,接诊医生采用各种药物治疗方法,均无法缓解患者疼痛,患者腹部又出现抽动感。连续两次的就诊经历,不但病情不见好转,半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也用的所剩无几,看似无望的病情让老林彻底的灰心丧气,也决定再也不肯去医院就诊。

  难忍的疼痛导致老林整天只能呆在家里躺在床上呻吟,持久的发作让老林只能呆在家中彻底切断与外界的社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滋味老林是彻头彻尾的感受到了,家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方的打听下,找到武警医院疼痛康复中心张绍杰主任的电话,张主任听到患者家属的描述,初步判断患者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嘱咐患者本人到医院来查一下,要亲自看一下才能最终确定,可由于之前的两次惨痛的就医经历,林爷爷死活不肯到医院来就诊,情急之下家人们只好恳请张主任亲自上门诊治,于是也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后记:

  在仔细分析了老林的病情后,张主任基本上断定了病情,看着张主任这样信心满满,老林第三次来到门诊接受两次张主任的射频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心理治疗,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一年了没再复发,当看到缠绕自己身心几年的疼痛终于消失了的时候,老林激动的握住张主任的手说道:“你要是再治不好我的病,我说实话我就真的决定一了百了了,我没有想到疼痛这个病,竟然差点要了我的命啊!”痛!忍一时未必风平浪静

2010-04-21 05:54:00浏览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丫子脱皮的原因有哪些
脚丫子脱皮可能由皮肤干燥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常见疾病有足癣、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若足部脱皮严重,伴有疼痛、瘙痒加剧、红肿、渗液等症状,或长时间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便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脚部皮肤水分流失快,如果仍穿着过紧、过硬或不透气的鞋子,长时间走路或运动时,脚部皮肤受反复摩擦、挤压,角质层增厚后易出现脱皮。建议洗脚后及时涂抹含甘油、凡士林等保湿成分的护足霜,减少洗脚次数,避免用过热的水及强刺激性肥皂。二、疾病因素:1、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是导致足部脱皮常见病因之一,常伴有水疱、瘙痒、异味等症状。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用药务必严格遵医嘱。2、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脚部湿疹可表现为脱皮、红斑、丘疹、瘙痒等。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及疗程,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多汗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脚部皮肤先出现白色小疱,疱壁薄易破裂,随后脱皮。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尿素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促进皮肤修复。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脚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选择透气性佳的鞋袜,勤换鞋袜。适度运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脚部损伤。若患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维持身体健康,利于改善脚部皮肤状况。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脱皮痒烂脚什么药效果好
针对脚气导致的脱皮、瘙痒和烂脚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等药物,一般效果较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脚气的严重程度和自身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并规范使用。1、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缓解因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症状,如脱皮、瘙痒、烂脚等。但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局部刺激,如烧灼感、瘙痒等。2、盐酸特比萘芬:盐酸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致使角鲨烯在细胞内大量堆积,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效果,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脱皮、瘙痒、烂脚症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盐酸特比萘芬片,前者可直接遵医嘱涂抹于脚部病变皮肤,后者适用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通过口服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抑制真菌繁殖。3、联苯苄唑:联苯苄唑乳膏和联苯苄唑溶液较为常见。联苯苄唑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改变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缓解脚气带来的脱皮、瘙痒和烂脚问题。联苯苄唑乳膏适合日常涂抹治疗,联苯苄唑溶液则更适用于糜烂部位,能更好地渗透到病变组织。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皮肤刺激感,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治疗时,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另外,涂抹药物前,先清洁并擦干脚部。如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等过敏或不适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怎么办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脚部变化情况。1、一般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关键。每天用温水洗脚,仔细清洗脚趾缝等易出汗且易滋生真菌的部位,去除污垢和皮屑,不给真菌提供滋生环境。洗脚后,务必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间,避免潮湿。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脚气的常用手段。如酮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引起脚气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于症状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强大抗真菌作用,改善脚有脚气症状。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脚气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直接破坏真菌的DNA结构,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此外,激光治疗也可用于脚气治疗,激光产生的高能量光束能穿透皮肤,作用于真菌,通过光热效应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达到治疗目的。但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建议发现脚有脚气脱皮又痒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此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很痒是怎么回事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且伴有强烈瘙痒感可能是由于物理刺激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足癣、湿疹、汗疱疹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紧身鞋或材质过硬的鞋子,以及过度行走或站立,都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和压迫,进而引发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此外,脚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二、疾病因素:1、足癣: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真菌在脚部繁殖,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和水泡形成。足癣通常表现为脚趾间皮肤发白、糜烂,或脚底、脚侧缘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2、湿疹: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脚上出现脱皮、小水泡和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过敏、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湿疹在脚部通常表现为片状红斑、密集小丘疹及小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3、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发生于掌跖、指(趾)侧缘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足部也可受累。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精神因素、皮肤癣菌感染等有关。典型表现为足部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正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良好的鞋袜,勤换鞋袜。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减少足部皮肤刺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