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接种麻风腮疫苗的合适年龄

  鉴于15月龄内的婴儿可从母体获得麻疹和风疹抗体,影响接种疫苗的效果,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M-M-RⅡ疫苗对12个月龄或以上的人群,以及未妊娠的青春期妇女和成年妇女进行接种。根据中国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流行情况,建议对以下人群进行接种:

  接种麻风腮疫苗的合适年龄

  ⑴首先对1~14岁的儿童进行普种。

  ⑵在普种的基础上,每年对12~18月龄的儿童进行接种。对已在8月龄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此次接种可对原发性免疫失败和未接种儿童起到补种的作用。

  ⑶有条件的地区,可对育龄期妇女或新入学、入伍的大学生和战士接种。

  接种反应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3℃或以上)或皮疹。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

  ⑵禁忌症

  妊娠期的妇女。

  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

  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注意事项

  ⑴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3个月内应避免妊娠。

  ⑵疫苗为冻干制剂,使用前应用稀释液稀释,并充分摇匀后方可使用。

  ⑶M-M-RⅡ疫苗可与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使用,但与百自破混合制剂同时接种时,应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在不同的部位注射。⑷M-M-RⅡ疫苗可与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使用,但不能与免疫球蛋白同用。

(责任编辑:叶胜德)

2010-03-27 17:10:00浏览1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郝宝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压骤然下降对人的影响大吗
血压骤然下降对人的影响通常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因为可能会影响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等。1.对重要器官的影响首先,血压骤降时,患者常会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若低压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还可能引起脑细胞缺氧,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心脏需要一定的血压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血压骤降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是心力衰竭的问题。此外,肾脏需要充足的血液灌注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血压骤降会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影响排泄功能,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2.可能引发的问题其次,血压骤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突然晕厥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常见的诱发原因最后,关于血压骤降的原因,多考虑与大量失血、脓毒症休克、严重过敏反应、心肌梗死等原因有关。外伤出血或内脏出血,常会导致患者体内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发血压骤降。同时,身体感染的病原菌进入血液引发的脓毒症休克,也可能导致血压骤降。此外,严重过敏反应导致的血管过度扩张,或心肌梗死引发的心脏泵血功能异常,也都有可能会引发血压骤降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血压骤然下降通常会对人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如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引发多种症状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建议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导致血压骤降的具体原因,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放屁、肛门坠胀、肠鸣是怎么回事
嗳气、放屁、肛门坠胀、肠鸣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1.急性胃肠炎首先,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食用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或刺激性食物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同时,由于食物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长时间腹泻刺激肠道等原因,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排气增多、肛门坠胀等不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2.肠易激综合征其次,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打嗝嗳气、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大量排气等表现。同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因持续交替出现的便秘、腹泻症状,导致肛门坠胀的问题出现。建议患者按照医生指导,使用东莨菪碱、曲美布汀等药物进行治疗。3.溃疡性结肠炎最后,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会影响结肠和直肠部位,患者常会有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肛门坠胀、排气增多、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出现。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秦、柳氮磺吡啶、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恢复期间还应做好保暖措施,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身体受凉或重复感染而加重原有症状。同时,建议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对改善上述症状也常有一定的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