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5月5日,内地援港医疗队第二批212名队员返回深圳隔离休整,其中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45名队员。下午3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为内地援港医疗队员举行欢送会。此前,内地援港医疗队首批180名队员在4月28日已撤离亚博馆,返回休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内地援港医疗队总领队、中山三院感染科教授崇雨田颁发纪念牌
从3月7日到5月5日两个月的时间里,内地援港医疗队分批抵达香港展开紧急培训,在3月21日全面进驻亚博馆,最终接管了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6个片区,共参与收治患者超过1200人。5月4日,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患者“清零”,正式闭馆。内地援港医疗队与香港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全面提升亚博馆医疗运转和工作效率,极大程度缓解了香港医疗机构的压力,香港第五波疫情形势持续转好,疫情得到平稳控制。
援港抗疫工作情况回顾
今年年初以来,第五波疫情突袭香港。危急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及时施以援手,由广东省组派的391人内地援港医疗队于3月7日、14日、16日分批抵达香港,进驻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以香港医管局“荣誉员工”的身份,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
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专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崇雨田担任内地援港医疗队总领队。
尽锐出战,集结最强医疗实力支援香港
此次援港抗疫,中山三院派出3批共45名医疗队员,包括15名医生、30名护士。队员们都是抗疫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和护理骨干,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均有支援湖北抗疫、参与本土新冠病例救治、执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和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工作经验,与奥密克戎毒株有过“正面交锋”。
3月7日,崇雨田带领院感科副主任护师郑小燕、感染科主管护师江淑贤、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朱翔、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谢纯青,与广州市其他医疗单位共同组建16人的先遣队率先出征。抵达香港后,他们与香港医管局沟通,了解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主要需求,为后续大部队的到来制定方案,确定医疗队人员、专业背景与组织架构。
3月7日,中山三院内地援港医疗队首批队员出征
3月14日,感染科副主任护师李莉莉、副主任医师吴元凯等8人作为内地援港医疗队骨干队员抵达香港。3月16日,32名医疗队员跟随大部队抵达香港。
中山三院派出的医疗队员主要从事感染、重症、呼吸相关专业,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团队作战的力量。针对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的救治,医院专门派出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康复科、营养科医生和放射科医师技师辅助诊断。
3月14日,中山三院内地援港医疗队第二批队员启程赴港
3月16日,中山三院内地援港医疗队第三批队员启程赴港
中山三院以传染病学科起家,是一支经受过“非典”“新冠”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英雄团队,有一大批经过战“疫”锤炼的医护精锐,更是将“抗非”英雄邓练贤烈士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省级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重要梯队医院,密接、次密接人员医疗定点单位,医院坚持平战结合,多层次开展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将重要的人才梯队储备和物资储备纳入长效机制。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中山三院就能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集结最强医疗实力奔赴前线。
援港医疗队出发前,中山三院基于两年多的战“疫”经验,从多学科人员配备、防护物资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做了充分谋划与充足准备,为队员们全身心投入战斗提供了坚实基础。
砥柱中流,制定清晰战略扎实稳步推进
按工作性质,内地援港医疗队将人员分为医疗、护理、感控、后勤四大板块,形成“多核作战”的管理模式,中山三院的队员们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崇雨田担任内地援港医疗队总领队,李莉莉担任内地援港医疗队护理副领队,郑小燕发挥感染性疾病科和院内感染管理科的专业优势,作为感控专家主抓医疗队的院感防控工作。
三院医疗“尖兵”所在的“中山医”系统主要负责患者平均年龄最高、病情最重、生活不能自理(需插胃管、卧床)比例最大的G/H区整体救治工作。其中,朱翔、吴元凯分别担任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G/H区区长、副区长,江淑贤担任G/H区护士长。他们作为先遣队员、骨干队员率先抵达香港了解情况,对病区的运作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可复制的“三院模式”,供各医疗系统支援队伍快速“移植”到其他病区。
因香港医疗环境和管理制度与内地不同,内地援港医疗队先后分三批(先遣队、骨干队、大部队)抵港,先遣队在香港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了实操培训。3月14日、16日,74人的骨干队、301人的大部队相继抵达香港,先遣队成员作为教官,与香港医护一起对骨干队成员展开紧急培训,随后由先遣队、骨干队成员对大部队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从模拟机训练到见习实习到实际跟班收治再到独立救治患者层层推进的方式,让全部队员迅速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医疗工作流程。
3月21日,内地援港医疗队全面进驻亚博馆收治新冠患者,随后收治规模从最初的2个区逐步扩大到6个区,共接管280张床位,占整个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四分之三。
这种稳扎稳打的工作方式,保证内地援港医疗队在港的救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精准施策,推行“一人一案”个体化治疗模式
亚博馆主要收治行动不便、合并有基础疾病、需要特殊护理的老年人。
内地援港医疗队实行“一人一案”救治模式:感染、重症、呼吸专业的医疗专家和具备重症、感染性疾病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最强战队,加强患者病情监测与预警,做到救治关口前移;针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脑血管、内分泌、风湿免疫、老年医学、康复、营养等专科介入,并在香港推动建立了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全面细化患者管理,提供康复训练、营养支持、中西药结合治疗等。多学科协同配合,为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治疗方案,成功打出一套保证高龄患者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组合拳”。
医疗队大多数队员都会粤语、英语,良好的沟通也给予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亚博馆里有不少老人是潮汕人、客家人,队员们熟悉这些方言,听到家乡话,老人们倍感亲切,也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通力合作,协同战“疫”模式提升救治成效
此次援港,广东省25家医疗单位的医疗专家、护理人员快速集结,“中山医”系统、“省医”系统、“南方医”系统纷纷出战,各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形成强大合力,也充分展现了内地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
援港抗疫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突出成效,也得益于内地、香港协同战“疫”合作模式的确立:内地医疗队员与香港医护人员充分协作,共同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内地援港医疗队在防护服上签名赠予香港作为纪念,此次两地医疗团队协同救治新冠患者成功树立了合作样本
内地和香港的医护人员在亚博馆里一起查房、值班、照看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讨论疑难病例,相互沟通、配合。同时,医疗队首创成建制接管病区模式,将内地的病区管理模式、交班制度、查房制度、轮班制度带到香港,为内地和香港的协作提供了经验与参考。
两地同心,为稳控香港疫情打下坚实基础
内地援港医疗队抵达香港后,火线成立临时党委,下设4个临时党总支、11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临时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抗疫取得突出成效注入了坚强的组织力量。
中央、广东省和香港特区政府都对援港医疗队的入港协助提供了指导与充分支持,相关部门全力确保防护物资供给和衣食住行便利,帮助协调解决各项困难,为香港抗疫决战决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香港同行结下的深厚“战地”友情,香港市民与患者的真诚道谢给予了内地援港医疗队员温暖。医疗队援港期间,中山三院“大本营”与前线队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队员工作、生活情况,提振了队伍的士气。内地、香港主流媒体的客观、正能量报道,也鼓舞了一线医护人员。
内地援港医疗队归来之时,也向为稳控香港疫情作出贡献的各方、各界致敬!(通讯员:叶张翔)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三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主山社区振兴路99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镇人民一路46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县城中心榕新路63号(综合医院) 博罗县县城穿城路15座1号(正骨中心)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河北省涞源县上关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区西大街192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