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风高发期当警惕 好评专家推荐

  初秋来临,早晚凉意渐升,脑中风病人也开始多了起来。小编从市内医院了解到,医院近期接到的中风病人略有增长。医生指出,随着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及昼夜温差加大,广州市的中风病将频频发生,而到了深秋冬季,脑中风患者将达到巅峰。并且近年来中风患者中,中年人也占有一席之地。

  警惕中风症状 三小时内抢救无后遗症

  在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中,绝大多数因为送院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溶栓时间,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专家提醒,冬季是脑中风高发季节,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如果出现频打哈欠、流口水、视物不清或手脚麻痹,可能是脑中风先兆。

中风高发期当警惕 好评专家推荐

  脑中风发作时,往往伴随偏盲、一过性失明、一过性肢体麻木、手脚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严重时会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老人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手脚无力是正常的反应。等到脑中风加重前往医院就诊时,早就过了6小时最佳抢救时间。如果在6小时内疏通血管,缺血血管附近的半暗带可大部分恢复,会大大降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可是,很多人是在中风8小时后甚至第二天才送院治疗,完全失去抢救机会,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细胞再也无法恢复,最终造成偏瘫等残疾。

  为了诸位中风患者在最佳治疗时间得到最佳治疗,小编搜寻了广州治疗脑中风好评医生,以飨读者。

  治疗脑中风好评专家

  一、刘茂才

中风高发期当警惕 好评专家推荐

  所在科室:广东省中医院大内科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内科及其他内科疾病,如中风(脑梗塞、脑出血等)、眩晕、头痛、痴呆、癫痫、颤证、失眠、郁证等

  专家简介: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老年脑病研究所所长,脑病专科学术带头人。

    出诊时间如下图:

中风高发期当警惕 好评专家推荐


 

  患者评价:妈妈患有中风多年,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偏瘫,长期痴呆、失眠、生活不能自理。到后来基本上时放弃了治疗,但是只要是有人推荐好医生,还是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医院检查检查的。挂刘教授的号很难挂,只有周六才出诊,找他看病的人又多,因此要想尽各种办法,电话预约未能成功,只好去医院排队。起得很早,很幸运挂到了刘教授的号,经过刘教授的详细检查,为母亲开了些中、西药,并嘱咐我应该多去针灸针灸。在刘教授的精心诊治下,妈妈多年瘫痪症状有所好转,杵着拐杖能勉强挪几部。妈妈能这样,已经感到非常开心了,真的非常感谢刘教授。

  小编印象:之前采访著名的神经科专家田时雨教授时,田教授对刘茂才教授赞赏有加,用到了"能人"这个词形容刘教授。"能人"不仅体现的是医术在学术研究上,床应用上的造诣,更在于对老专家的尊敬,对患者的无限仁义。

  二、战胜才

中风高发期当警惕 好评专家推荐


  所在科室: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疾病:治疗头痛、眩晕、神经症、颈椎病、腰腿痛等各种痛证、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慢性格林巴利氏征、重症肌无力等),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变性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等)。

  专家简介:中国中医药脑科学会学术顾问和广东省中医药脑科学术顾问,原广东省中医药脑科学会常委、副主委。中医脑科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脑病工作四十余年,常精通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神经科多发病、疑难病。对老年复合病、内科系统病所并发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全面独到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神经、精神、心理学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曾获教学成果一等奖,获4项军队科研成果奖,共发表论文50多篇。著有《头痛的鉴别与诊断》。

  出诊时间:周四、周五、周六全天专家出诊

  三、刘焯霖

  所在科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疾病:癫痫、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

  专家简介: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顾问,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帕金森病学组顾问。

  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6项其中肝豆变形国家科技二等奖(2001)帕金森病遗传研究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2)帕金森病遗传研究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003)

  发表论文国外发表论文15篇,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45篇。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四、洪铭范

  所在科室: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帕金森氏病,运动障碍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外科常见病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头痛、头晕、癫痫、睡眠障碍、神经免疫疾病、神经心理疾病以及神经内科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处理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头痛、头晕、癫痫、睡眠障碍、神经免疫疾病、神经心理疾病以及神经内科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处理

  专家简介:主任医师,教授,科室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具有丰富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经验,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项12项,其中主持5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成果奖3项。

  患者点评:因患有中风后遗症,受常肿,胳膊也比较疼痛,非常影响心情,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洪铭范教授。手肿,疼痛,别的医生经过检查,都认为与平时工作强度紧密相关。但是洪铭范教授诊断为中风并发症肩手综合征,经过详细坚持,以及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洪教授的号一般比较难挂,所以提醒各位病友,最好能在六点半之前赶到医院排队挂号。

  五、陶恩祥

  所在科室:中山二院神经科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家简介:博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2001年-2003年在美国Illinoi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多年来一致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主编专著两部,其中《帕金森病》是国内第一本帕金森病学的专著,参加编写的专著9本。SCI论文四篇,发表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病学研究论文40余篇;获得省、国家资助课题4项;曾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各一项。

  擅长:老年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评价:我爷爷是脑中风,左手和左脚无力,在一个省级大医院做了磁共振检查,说是左侧颈动脉有一个7mm长的狭窄,达到狭窄50%,右侧颈动脉有一个5mm的斑块,使狭窄30%,医生一定要做支架吓的我们全家不得安宁。听朋友介绍找到陶教授他很耐心的治疗,避免了要做支架的创伤,而且老人也安全恢复了。脑中风好评专家推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磊)

2009-09-22 08:19: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脚痒脚丫烂用什么药治疗中医
脚气通常是指足癣。中医常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土槿皮等药物治疗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症状,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及具体菌种。1、苦参: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其含有的苦参碱等成分,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苦参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脚痒症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汤外洗,能有效改善脚丫烂的情况。2、黄柏:黄柏同样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抗菌谱较广,对引起足癣的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黄柏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导致的红肿、瘙痒和溃烂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常将黄柏制成药膏外用,以增强疗效,促进脚部皮肤的修复。3、蛇床子:蛇床子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蛇床子可改善局部症状,缓解瘙痒感,促进皮肤愈合。常被用于中药泡脚方中,让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治疗作用。4、土槿皮:土槿皮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土槿皮能直接作用于真菌,破坏其结构,阻止其生长繁殖,从而减轻脚痒和脚丫烂的症状。常制成酊剂外用,可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抗菌作用。日常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给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性强的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若脚部出汗较多,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吸汗功能的鞋垫。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病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好
脚气病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水疱、脱皮等,常用的药物有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建议患者注意脚部卫生,保持脚部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一、症状:1、皮肤瘙痒:真菌感染脚部皮肤后,会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患者会感觉脚部皮肤有明显的瘙痒感,尤其是在脚趾缝、脚底等部位。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瘙痒,有的则瘙痒难忍,甚至会因搔抓而导致皮肤破损。2、水疱:真菌在皮肤内繁殖,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这些水疱通常出现在脚底、脚趾侧面等部位。水疱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可能直径数毫米。水疱内含有澄清的液体,周围皮肤可能会发红。3、脱皮:患者脚部皮肤可能还会出现脱皮现象,通常从脚趾开始,逐渐蔓延至脚底和脚跟。脱皮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轻者只是轻微的片状脱皮,重者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皮肤脱落。这是因为真菌破坏了皮肤的角质层,使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连接松散,从而导致皮肤脱落。二、药物:1、硝酸咪康唑乳膏: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引起脚气病的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使用时,需先将脚部清洗干净并擦干,然后将乳膏均匀涂抹在患处,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2、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发痒,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伊曲康唑胶囊:对于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干扰真菌的代谢和生长,达到治疗脚气病的目的。建议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另外,在治疗期间,要坚持按时用药,不要症状一缓解就停药,以免真菌未被彻底杀灭而导致复发。同时,要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有助于减少脚部出汗,为脚部创造一个不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如果脚部出现破损、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与脚气病一样吗
脚气与脚气病不一样。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病,医学上称为足癣;而脚气病则是因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也被称为维生素B1缺乏病。足癣的病因明确为真菌感染,常见的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在温暖潮湿的足部环境中大量繁殖。该疾病的症状表现多样,水疱型可见足部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糜烂型多发生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剥脱后露出潮红糜烂面;鳞屑角化型则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脱屑。而维生素B1缺乏病主要是因为长期摄入维生素B1不足,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或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B1吸收等。干性维生素B1缺乏病以周围神经炎症状为主,患者会感觉下肢无力、肌肉酸痛、行走困难;湿性维生素B1缺乏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气促、水肿等。治疗足癣以抗真菌治疗为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真菌的作用;也可以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形成,发挥抗真菌功效。对于症状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胶囊。维生素B1缺乏病则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治疗。通常情况下可口服维生素B1片,对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采用肌肉注射甲硫氨酸维B1的方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1食物的摄入,如糙米、全麦制品、豆类等。如果出现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引起足癣。。合理饮食,避免过度依赖精白米面,保证营养均衡,预防维生素B1缺乏病发生。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足癣和脚气是一样的吗
足癣和脚气本质上是同一类疾病,均由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发。在医学范畴内指代相同病症,“脚气”只是更为通俗的叫法。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从而采取恰当应对措施。足癣(脚气)的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这些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足部恰好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在炎热夏季,或是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袜时,足部大量出汗,局部湿度增加,皮肤表面温度升高,为真菌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温床。真菌凭借自身分泌的角蛋白酶,能够分解皮肤角质层,得以深入皮肤内部扎根生长。并且,真菌细胞壁含有特殊多糖成分,可抵御人体免疫细胞攻击,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将其彻底清除,进而在足部持续感染、扩散,引发一系列病变。足癣(脚气)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足部瘙痒,瘙痒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严重时会对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极大干扰。足部皮肤常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裂后会形成糜烂面,伴有渗出液。若处理不当,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出现脓疱。随着病程进展,足部皮肤会逐渐变得粗糙、增厚、角化,外观上呈现明显的病变特征,不仅影响足部美观,还会对正常行走等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一旦确诊足癣(脚气),需及时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均匀涂抹于患处,务必坚持按疗程用药。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日常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