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低增生性白血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为15-55岁,此类患者多有染色体异常,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其预后相对较差。低增生性白血病多由其他血液疾病转化而来,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发病年龄的范围并不明确。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染色体改变等原因有关,因染色体改变,患者多在15-55岁开始发病,起病时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时治疗后可能会延长生存期;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髓系原始细胞恶性增生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较差,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白血病,一经发现均需及时进行治疗,越早治疗对机体的影响越小。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进行化疗,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此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