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属于血小板减少造成的白血病,在临床上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而不是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者内脏的出血,可能还会伴有发热、乏力、贫血等症状。
1、病因: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同时会分泌一些造血的负调控因子,这些负调控因子会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2、临床表现: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如皮肤的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血尿、肉眼血尿等。而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者内脏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肉眼血尿、月经过多、淋漓不尽等;
3、检查诊断:可以通过外周血的血常规检查,发现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减少,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明确骨髓中是否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增殖,来确诊白血病;
4、治疗: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联合化疗,化疗药物可杀死增殖期的白血病细胞,同时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还可考虑进行骨髓移植,适用于高危或者复发的白血病患者。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可以采取成分输血,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激动剂,如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应用放射治疗,杀死白血病细胞。
副主任医师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