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而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低多是因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考虑与白血病的分期、治疗、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需针对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原因:
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低考虑与白血病分期有关,即白血病处于进展期,骨髓抑制是造血干细胞的功能表现,此时患者血红蛋白会出现明显下降。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与白血病分期基本一致,处于稳定期时血红蛋白多可维持正常。
二、治疗:
1、化疗:处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红蛋白处于低水平,可遵医嘱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化疗,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
2、靶向药物治疗:处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或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期,血红蛋白处于低水平,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如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
3、免疫治疗:处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红蛋白处于低水平,可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吉非替尼片、甲氨蝶呤片等;
4、手术治疗:处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红蛋白低水平,如果伴有脾大症状,考虑脾脏是人体的储备器官,建议考虑进行脾脏切除治疗。
除了上述因素,如果患者因严重感染、组织损伤等引起白血病,也可能会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从而出现血红蛋白低的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