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由Ph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紊乱,这导致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生。这些异常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成熟,进而干扰正常的造血过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症状,还可能伴随脾脏肿大引起左上腹不适。由于白细胞计数增高,感染风险增加,可表现为反复感染。
为确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通常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术、细胞遗传学分析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全血细胞计数用于评估白细胞数量,骨髓穿刺术获取骨髓样本以评估造血功能,细胞遗传学分析鉴定Ph染色体的存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确认是否存在c-ABL蛋白过表达。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包括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靶向药物以及骨髓移植。靶向药物通过阻断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发挥作用,而骨髓移植则旨在替换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监测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充足的休息,维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主任医师
粤北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