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血小板低不一定是白血病,可以导致血小板低的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低是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而白血病是一种疾病,两者并不相同。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是由于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所引起,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出现血小板低,以及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的表现;
2、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激素、环境等因素有关,当病情加重时,可累及血液系统,导致血小板低的情况发生,还可伴随发热、蝶形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
3、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腺体外的唾液腺、泪腺、泪管等腺体的萎缩,可伴有血小板低下,出现口干、眼干、舌干等症状;
4、脾功能亢进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血细胞减少,继而出现贫血和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可伴有脾大,有时会出现高血压、腹腔积液等;
5、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与体内产生血小板的抗体有关,可继发感染,导致血小板低下,常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
出现血小板低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如果怀疑为白血病,可以进行外周血细胞分类、骨髓穿刺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衡水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