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真红细胞增多症病情可分为非危险期和危险期,非危险期通常在积极治疗后,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危险期通常在治疗后5年左右,但由于个体差异,或者病情控制不佳,生存期可能会有所缩短。
一、非危险期:
由于患者的年龄、症状、危险因素、体征等情况不同,所以在得出结论后不必给予过多的治疗,可积极进行定期复查,避免进展到危险期。
二、危险期:
1、年轻患者:中危型和高危型真红细胞增多症,年轻患者的危险度分别为30%-40%、60%-70%、80%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66%-90%、73%-80%;
2、存在高危因素:比如存在白血病、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情况,或者脾脏明显肿大、脾功能亢进,以及存在心脏肥大、肺心病等情况的患者,在治疗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危险,生存时间可能会有所缩短;
3、病情控制不佳:高危型真红细胞增多症,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持续进展,通常5年生存率为50%左右。对于年轻患者,通过积极治疗,配合饮食护理、康复锻炼等,能够延长生存期;
4、其他情况:如果患者存在多发梗死、出血、脾功能亢进等情况,也会影响生存期。
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进行干细胞移植,或者进行放射治疗。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加强饮食管理,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