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以白血病的症状体征、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倦、盗汗、脾脏肿大等症状,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1、化学治疗: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伊马替尼等,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70%-90%。还可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如尼洛替尼等,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50%-70%;
2、免疫治疗:常用药物为伊马替尼,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型药物,也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70%-90%。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有PD-1抑制剂,如尼洛替尼等,以及PD-L1抑制剂,如达克替尼等;
3、分子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等,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70%-85%,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型药物;
4、干细胞移植:如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唯一方法,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移植成功率较低;
5、其他治疗: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抑制剂等,如吉非替尼、奥沙利铂、伊马替尼等,也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长期规律复查,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同时减少接触电离辐射、化学药剂等有害物质。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