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以感染、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急性白血病的确诊需要进行血常规、外周血分类、骨髓象、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多项检查,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根据腹部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1、血常规:临床上常采用WHO提出的诊断标准,首先需要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并计数一定时间后,白细胞数量增高的百分比,其次需要报告白细胞的分类,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2、外周血分类:外周血涂片后,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如有原始或幼稚细胞,需计数一定时间后才能报告结果。急性白血病的外周血分类中,原始细胞一般>20%,幼稚细胞一般>50%,可帮助判断是否为急性白血病;
3、骨髓象:骨髓穿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中可显示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比例>10%,部分患者增生低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生性白血病表现;
4、细胞遗传学: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核型为非整倍体,或是染色体微缺失,常伴有多种染色体改变,而临床上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5、免疫学:常用的检查为外周血免疫学检查,如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常用于伴有肝脾肿大的继发性白血病患者,而针对其他慢性白血病常表现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白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