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较严重,实验室检查较复杂,因此高危人群可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外周血分类、血液生化检查等项目,判断白血病的类型、程度。
1、血常规:可以通过血常规来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并根据白细胞分类的结果,判断白血病的类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通常在(1.5-3.5)×10^9/L,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一般在(0.5-1.0)×10^9/L;
2、骨髓穿刺:进行骨髓穿刺,取得骨髓后进行细胞学检查,能够发现增生较活跃的白细胞,这种情况下,白血病的可能性较大;
3、外周血分类:可进行外周血分类,如外周血中发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需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因为骨髓穿刺仅能够取得少量幼稚细胞,而大部分白血病无法通过骨髓穿刺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如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可以反映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情况,而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则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除此之外,如有必要也可进行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肝脾肿大,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若以上检查结果均存在异常,可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来明确白血病的类型。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副主任医师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