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分化障碍、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大量增殖累积于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目前认为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各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白血病虽然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部分白血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属于先天性疾病,如21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可能存在过度生长发育的情况,因此白血病患者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物理因素:
如果长期处于X射线、y射线等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可能会诱发白血病。
三、化学因素:
职业性接触苯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接受烷化剂治疗、苯丙胺氮芥、亚硝基脲等患者,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四、病毒因素:
1、CV5/6、EB病毒:引起白血病的病毒为人类T细胞病毒,可在骨髓中增殖,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引起白血病;
2、其他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五、其他因素:
如部分职业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有机溶剂、电离辐射,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诱发白血病。
除此之外,如常接触含有苯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而过量的苯进入体内也可能会诱发白血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各类危险化学物质,在有职业暴露的情况下,应做好保护工作。同时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干净,避免食用生冷、隔夜的食物,可适当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奶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