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累积于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因此出现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分类、骨髓象、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判断。
1、临床表现:贫血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发热,甚至是感染引起的畏寒、寒战、高热等。感染可发生于口腔、咽峡、腹腔、肛周、肺及泌尿生殖道,常见于口腔炎、肺炎、肛周炎等。患者常出现浅表或深部皮肤的感染,也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肤黏膜;
2、血常规:大多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其中以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多呈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类似成熟的小白血病细胞,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3、外周血细胞分类:大多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类似成熟的小白血病细胞,也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4、骨髓象:骨髓穿刺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浸润呈多形性,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比例>40%,也可出现幼稚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5、影像学检查:通过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白血病细胞浸润,在小病灶和部位,可见到一些成熟的小白血病细胞,也可表现为局灶性的脾脏肿大,强化核磁检查可发现白血病细胞的存在,有助于诊断。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衡水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