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反复发生于手臂和腿部的皮肤和黏膜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反复出血以及血栓形成,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多与遗传、感染、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治疗时需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1、遗传:若家族中有聚集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其子女患有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概率也比较大,属于一种遗传性缺陷疾病。治疗上通常需要采用静脉放血治疗,及时控制出血症状;
2、感染:比如感染幽门螺杆菌,会使体内粒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小板增多,常伴有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治疗上先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疗法,如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等药物;
3、药物: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导致体内血小板增多。根据医生指导,可以减少药量或者停止此类药物服用,通常停药后血小板计数会恢复正常;
4、肿瘤:如肺癌、消化癌等患者长期应用干扰素等刺激性药物,也可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治疗上应及时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可遵医嘱进行放化疗或手术治疗。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有关。肢端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诱发出血,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血、猪肝等,以帮助补充造血原料,缓解出血症状。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