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在整个人群中为1%-3%,在临床上并没有真红细胞增多症的准确发病率数据。真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增生且超过100克/升的一种表现。
真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外周血红细胞增生异常,逐渐呈现红细胞数量增多的表现,而白细胞、血小板等正常白细胞的数量则在正常范围内。真红细胞增多症可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化学因素、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脾切除、Mc巨球蛋白血症等。所以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在整个人群中为1%-3%,不同类型的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1、化学因素:长期接触苯及含苯化学物质,易导致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发生;
2、缺氧:慢性缺氧可以导致红细胞增生,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此外,处于缺氧环境中也易引起真红细胞增多症;
3、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引起骨髓增生,导致真红细胞增多症发生;
4、脾切除:脾切除后部分造血功能受影响,可引起血细胞增生,从而导致真红细胞增多症;
5、Mc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单克隆的多克隆性血液蛋白增高,白血病样表现,可伴有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功能不全,常伴有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由于本病与遗传有关,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在整个人群中为1%-3%。
真红细胞增多症可采用静脉放血进行治疗,还可应用干扰素药物进行治疗,如达那唑胶囊、沙利度胺片等,必要时还可进行血小板单采。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血液内科(儿童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衡水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