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的指标来判断,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穿刺、外周血细胞分类等方面来进行检测。
1、临床表现:慢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时发现,可出现身体乏力、体重减轻、脾脏肿大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
2、血常规:慢性白血病的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情况,比如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还可以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表现为贫血,并且血小板计数一般处于20×10^9/L以下;
3、骨髓穿刺:慢性白血病的患者,可以发现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原始或幼稚细胞比例增高。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中,原始或幼稚细胞的比例一般大于20%;
4、外周血细胞分类:慢性白血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外周血细胞分类来进行检测,可发现外周血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这是诊断慢性白血病的必要条件。
此外,还可以进行细胞化学染色体、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由于慢性白血病会对造血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在确诊后,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