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检查早期慢性白血病,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细胞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慢性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由病毒感染、化学因素、放射因素,以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等原因所致。
1、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白细胞计数是否明显增高,以及白细胞分类是否有异常,可以辅助检查早期慢性白血病,还可观察白细胞的形态、数量,有无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内部是否有空泡、缺如等;
2、骨髓穿刺:通常需要选择髂骨部位的骨髓进行穿刺,抽取部分骨髓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骨髓中有无增生的异常细胞,以判断是否患有慢性白血病;
3、细胞化学检查:可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法,对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如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以及细胞形态是否正常,而判断是否患有慢性白血病,此检查需要等细胞成熟后,再进行检测;
4、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核磁共振等,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脾脏是否有肿大,淋巴结是否有肿大,肝脏是否有肿大,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从而判断是否患有慢性白血病。
如果患有慢性白血病,建议及时到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慢性白血病的患者,建议在生活中避免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等,以免刺激机体,导致疾病的发作。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粤北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