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出血性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血液疾病 > 其他出血性疾病

贫血检查项目及其昭示的疾病

举报/反馈
2010-10-22 02:03:0039健康网

  贫血只是一种症状,所以贫血的诊断过程主要是查明引起贫血的病因。在明确病因之前,除支持治疗外,不应滥投药物,以免延误正确的诊断。

  一、病史

  详细的病史采集可为贫血病因的查寻提供有用的线索。除常规病史内容外,询问范围应包括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及病程、饮食习惯、既往用药、职业暴露、毒物或化学物接触、出血倾向或出血史、慢性病史、月经史、生育史、黑便史及大便习惯改变、体重变化、尿色变化、家族遗传史以及有无发热等,并对诸项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分别评估和综合分析。

贫血检查项目及其昭示的疾病

  二、体格检查

  全面而有序的体格检查对贫血的病因诊断极有帮助。皮肤粘膜检查的内容包括颜色、皮疹、溃疡、毛发及指甲的改变。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的共同表现,可大致反映贫血的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应特别注意有无胸骨压痛和全身表浅淋巴结及肝脾大。肛门和妇科检查亦不能忽略,痔出血或该部位的肿瘤是贫血常见的原因。心脏杂音可由贫血引起,但应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应包括眼底。脊髓后索和侧索变性体征提示恶性贫血。

  三、实验室检查

  能为贫血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血常规可确定贫血的程度和形态学分类以及受累细胞系。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红细胞生成的活性。尿液分析应注意胆红素代谢产物和隐血。血尿可能是肾脏或泌尿道疾病本身的表现,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所致。血红蛋白尿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

  骨髓检查是贫血诊断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骨髓检查分为穿刺涂片和活检两种。前者着重细胞学分析如细胞增生度,细胞分类计数,有无异常或肿瘤细胞以及非造血细胞的数量等。后者提供病理学信息如骨髓增生度、造血组织分布和面积、骨髓纤维化及肿瘤转移或浸润等。骨髓检查能为贫血时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变化和原因提供直接的依据。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生成明显活跃,粒细胞/红细胞(M/E)比例可以倒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造血活性全面降低,非造血细胞增多。白血病的骨髓出现大量白血病细胞,正常造血活性受到抑制。骨髓铁染色是评价机体铁储备可靠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细胞内外铁显著减少或消失。环形铁粒幼细胞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铁粒幼细胞贫血。

  贫血检查结果昭示的疾病

  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 ,如法乐氏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使红细胞 (RBC)及血红蛋白 (Hb)绝对数量明显增多 ,但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 ,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 ,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 ,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 ,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 /升 (女性小于 110克 /升 )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 4级 :轻度 ,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 90克 /升 ;中度 ,Hb小于 90克 /升但大于 60克 /升 ;重度 ,Hb小于 6 0克 /升但大于 30克 /升 ;极度 ,Hb小于 30克 /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

  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 15岁以前的儿童 ,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 ,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 -20% ;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 ,可出现轻度贫血 ;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RBC与Hb含量下降 ,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 ,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 ,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 ,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 ,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 ,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 ,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 ,但不可忽视 ,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一些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红细胞压积 (HCT ,又称红细胞比积 ) ,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 ,可使HCT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诊断贫血要注意鉴别诊断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各种动物均常发生。

  贫血的分类方法,比较使用的是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

  诊断要领

  临床上给贫血下一个笼统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正确辨别贫血的性质,确定贫血的原因,则比较困难,诊断时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1 病史

  除调查贫血原因外,还要着重了解贫血是急速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病程短急或缓长?群发、散发或个别发生?贫血症状是进行性加重还是治疗有效?等等。为进一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2 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对反映贫血及贫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认识贫血的窗口。在检查粘膜时,着重注意有无出血点,必要时可配合血管脆性试验加以印证。可视粘膜通常检查眼结膜。

  3 心肺机能障碍

  贫血时,由于供血和血液携氧功能障碍,必然引起心肺机能不全,伴发心肺功能障碍症状,如心率、呼吸增数、呼吸困难等。对于反映贫血程度也是一个佐证。

  4 贫血程度

  贫血的程度,主要由贫血指标减少的程度和治疗效应两个方面反映出来。而这两个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综合的反映出来。在数量变化上,仅外周血液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效应无变化者,贫血比较轻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显著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效应也减退者,贫血则比较重剧。治疗效应也是如此,经过治疗,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现增生效应的,贫血比较轻微;反之,虽经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无增生效应,则贫血程度重剧,可能属于在生障碍性贫血。

  5 贫血指标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变(数量差异)和质变(形态差异、比率变异等)的各个指标之间几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外周血液红、粒细胞比率与骨髓红、粒细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应。如果相应指标之间变化不一致,则应仔细探讨其原因,尽力纠正,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衍)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