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白血病实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多数在10-50×109/L,少部分<;5×109/L或>;100×109/L.白细胞过高或过低其预后较差。分类计数,表现为粒、淋或单核中的某一系细胞大量增殖,大部分为中间型幼稚细胞,少数为成熟细胞。如仅见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而无中间型细胞存在,称为“白血病裂孔现象”。如果周围血原始及幼稚细胞极少或缺如,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此类病人必须作骨髓穿刺检查方能确诊。
(二)骨髓象
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增生的核细胞主要是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原粒始细胞Ⅰ型+Ⅱ、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的形态一般与正常原始及幼稚细胞不同,细胞大小相差甚大,胞浆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折、分叶、切迹或双核等。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分裂象多见。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浆。胞浆内易见空泡,胞浆出现Auer小体是急性非淋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标记之一。骨髓中其他系列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增生显著减少或缺如(除M7外),红系细胞增生明显抑制(降M6外)。
(三)细胞化学
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
慢性粒白血病实验检查:
(一)血象
确诊时红细胞可能正常,少数甚至增多。随病情进展呈现轻度贫血,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可出现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偶见异形红细胞。血片分类中发现少量中及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极大多数都增多,一般在3万/mm3以上,个别超过100万/mm3。未予治疗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上升很快,分类中多为以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占优势,余为中幼粒和分叶核细胞,原和早幼粒细胞很少。嗜酸及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均可增多。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但绝对值也多增高。
血小板计数早期正常或中度增高,疾病进展过程中可逐渐增加达100万/mm3,而晚期血小板则减少。
(二)骨髓象
有核细胞极度增生,以粒细胞占优势。各期粒细胞均有,分类与外周血中相似,原粒和早幼粒细胞一般不超过5%~10%,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在早期可呈增生活跃象,但在晚期则生成受抑制。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
慢粒患者活性显著降低,常常完全缺失;约15%患者在进入急变期时可正常或稍增高,进入缓解期后又可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助于与类白血病反应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相区别,也可作为预后指标。
(四)细胞遗传学检测
Ph"染色体为慢粒的标记染色体,存在于所有血细胞包括粒细胞、幼红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中,但不存在于大多数T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此染色体异常是后天获得的,在慢粒缓解期一般仍存在。另有约20%患者,除了Ph"染色体外,还可存在Y染色体缺失或十8。当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时,约75%患者出现Ph"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主要有额外的22号长臂缺失、-17、+8及+19等。
(五)分子遗传学检测
包括Southern杂交分子探针检测技术分析bcr基因重组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abl/bcr融合基因mRNA,对于Ph染色体阴性的慢粒有进一步确诊的价值。此外PCR技术可从-105~107正常细胞中检测出一个融合基因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对于经α-干扰素治疗或骨髓移植后Ph染色体转阴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也有很大价值。
(六)血清生化测定
血清维生素B12和B12结合力均显著增高,前者未经治疗可超过正常的15倍;治疗缓解后血清维生素B12仍可高出正常4倍。由于粒细胞能产生维生素B12结合蛋白,慢粒细胞破裂分解释放大量维生素B12结合蛋白。慢粒缓解时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仍高,说明粒细胞有无效生成。血清尿酸,乳酸脱氢酶浓度也均增高,化疗后因粒细胞破坏而更为明显。
(实习编辑:邝丽琼)
主任医师
粤北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二级 专科医院 公立
潍坊市潍城区胜利西街1019号(中百大厦西侧)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沈家门宫下路90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西路14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岭东街18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北新街23号
三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