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胃饿了就疼吃饱了就缓解可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当胃饥饿时,由于食物缺乏对胃壁的刺激和覆盖,胃酸直接作用于受损的胃黏膜,引起疼痛。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2.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液分泌过多或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导致的,饥饿状态下,胃液开始分泌以准备进食,但此时没有食物可供消化,胃酸会直接侵蚀十二指肠黏膜,引起疼痛。针对十二指肠溃疡,可以遵医嘱服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3.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存在消化系统不适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此时胃动力不足,无法及时将食物排空,饥饿时胃部处于扩张状态,加重不适感;饱餐后食物填充部分胃容量,减轻压力,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生活习惯如减少摄入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可减轻症状,也可在医师指导下口服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4.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当胃饥饿时,胃底收缩向上牵拉胃体,导致疼痛加剧,而饱餐后胃内容物增加,使下垂的胃受到支撑,疼痛得以缓解。对于胃下垂引起的疼痛,建议采取头低足高位休息,促进胃蠕动,必要时需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腹腔镜胃周围韧带固定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5.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饥饿时,胃内压力升高,可能导致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疼痛。饱餐后,食物填充胃部,降低胃内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所以疼痛缓解。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及碳呼气试验,以便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空腹,以免诱发或加重不适症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上海脑科医院 妇科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上海脑科医院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