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如果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胃镜检查等方式,判断机体是否痊愈。
1、临床表现:患有胃肠炎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逐渐缓解,疼痛、腹泻等症状逐渐消失,同时胃肠炎引起的发热也会随之消退,此时通常可以判断患者的胃肠炎正在好转;
2、大便常规检查:在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增多,则通常提示患者的胃肠炎正在好转;
3、血常规检查:如果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逐渐减少,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少,则通常提示患者的胃肠炎未出现明显好转;
4、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时,如果发现患者的胃黏膜充血、水肿比较明显,而且已经出现糜烂,则提示患者的胃肠炎正在好转;
5、其他方面:如果患者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比较严重,服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后,不能明显的缓解,则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胃肠炎没有好转。患者可以结合血常规检查、腹部CT检查、大便常规检查,以及胃肠镜检查等,明确疾病诊断,判断病情是否出现好转。
建议胃肠炎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菜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锅等,以免不利于疾病恢复。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