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消化 > 消化科资讯

慢性肠胃肠炎引起的出血

举报/反馈
2023-07-29 09:13:5239健康网

慢性肠胃肠炎引起的出血可能是由细菌感染食物不耐受、长期精神紧张、遗传易感性、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细菌感染

由于病原菌侵入肠道黏膜,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这些入侵者,导致局部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出血。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食物不耐受

当机体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时,会导致消化道出现水肿、充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胃肠道出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进行止痒治疗,常用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

3.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处于高度压力状态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影响胃肠功能,增加发生慢性肠胃肠炎的风险。此时容易诱发胃肠道痉挛,从而引起出血的现象。患者可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遗传易感性

如果家族中存在患有慢性肠胃肠炎的人群,则个体可能因为遗传而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便血的情况。针对遗传因素导致的慢性肠胃肠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减轻症状,建议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5.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慢性肠胃肠炎的发生概率增加,典型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以及偶尔伴随血液。对于由药物引起的慢性肠胃肠炎,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针对慢性肠胃肠炎引起的出血,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