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能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及时就医。

1.腹泻
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和炎症因子刺激肠道黏膜,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进而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和大肠,但不包括直肠。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2.腹痛
当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导致胃肠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加,从而引起腹部疼痛的症状发生。腹痛可能位于脐周或下腹部,也可能是阵发性的绞痛。
3.恶心
肠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黏膜,此时会引起神经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恶心感可能源自上腹部,有时伴有呕吐冲动。
4.呕吐
肠炎患者的炎症会刺激胃肠壁,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作用于呕吐中枢,使呕吐中枢兴奋而诱发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但也可能在空腹时发生。
5.发热
肠炎由感染引起时,身体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病原体,这种免疫应答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发热通常伴随着白细胞计数上升,且可能伴随出汗、乏力等不适症状。
针对肠炎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以及电解质分析等检测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重症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未经煮熟的食物,同时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肠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