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消化 > 消化科资讯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有关肠息肉的8问8答

举报/反馈
2021-10-13 09:37:40梅斯医学

很多人对肠息肉不以为然, 觉得不痛不痒听之任之 ,还有人一看到肠镜报告上有息肉,就吓得花容失色。那么,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哪些息肉必须切除?切除后是否会复?本文就从专业的角度,详解介绍肠息肉误区与真相!

1、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绝大部分人不会有啥特别的感觉,最多出现便血、腹泻、 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然而,只有当息肉变大时,可能会出现拉黑便 、便血以及经常性腹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

2、导致肠息肉有哪些因素?

肠息肉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息肉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胆汁反流 、基因遗传 、环境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

年龄:多数研究表明,肠息肉患者以40岁以上居多,息肉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具有癌变潜力的腺瘤型息肉出现的频率亦随之增加。

性别:我国各肠息肉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2:1,男性作为发病和复发的独立危险 因素已得到公认 。

地区:我国总体情况为城市发病率比农村高,高收入地区较低收入地区发病率高。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肠息肉检出率最高的为东部,其次是中部 、南部 、西北和东北。

体重:国内外研究表明,70%以上的肠息肉患者BMI≥ 25.0 ,且结肠周围脂肪的堆积与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的风险相关。

饮食习惯: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吸烟与腺瘤性息肉也有密切关系。规律的早餐、高频次摄食蔬菜、豆制品和水果可降低大肠息肉 的发病风险。同时,与食用富含纤维食品机制相似,运动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肠黏膜的损伤。

3、高危人群有哪些?

根据我国最新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明确有以下几类: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2)个人有结直肠癌病史或肠道腺瘤病史;

3)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符合 2 个及以上下述条目: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和带血的粪便;阑尾炎或阑尾切 除术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史;精神创伤史。

4、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肠息肉确实会癌变,且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发生癌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等等。

一般情况下,肠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 有癌变的可能,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型锯齿状腺瘤等。而非肿瘤性息肉则生长十分缓慢,基本上不会恶变成癌,包含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另外,息肉越多越大,癌变率越高。数据显示,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而且,肿瘤性息肉以及无蒂的、菜花状更容易癌变。

5、哪些息肉必须切除?

在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 光靠看是无法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 对于息肉的治疗,众所周知息肉切除术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癌变发生率。根据肠镜检查息肉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暂时不切除进行观察、或择期肠镜下微创切除息肉、或尽快手术切除息肉等三个治疗方案。

结直肠息肉治疗选择导诊图,是基于目前结直肠息肉治疗共识意见和指南、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而制作,主要用于医患沟通时,方便交流。

6、切除后是否会复?

常规的息肉切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3-5年内的复发率约在15%~60%, 尤其当腺瘤到达晚期时复发率更高。息肉切除术后一般不需要特殊 的后续治疗,除非是息肉已经癌变。

此外,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好复查。 对于有肠息肉的人来说,想要保证息 肉复发了能及时被发现,且尽早被切除,那也只有一个办法——定期做肠镜复查。

7、肠镜筛查应间隔多长时间?

美国专家共识意见是不需要经常做肠镜检查,推荐每10年筛查一次就可以了,国内多数专家也同意此共识。如果父母或亲兄弟姐妹一级亲属中有一人有肠息肉史,尽管本人无任何症状,也建议40岁时就要查一次肠镜,并且每3-5年肠镜筛查一次。

如果一级亲戚中有多人查出肠息肉,或是有一人为多发性肠息肉者,或父母辈兄弟姐妹和子女二级亲属有肠息肉病史,专家建议在20-40岁之间或比最年轻的亲戚发病年龄早10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

如确诊为遗传性结肠息肉病如典型的FAP家族史,建议在10岁时就要查一次肠镜筛查,而且要求每1-2年肠镜筛查一次。

8、如何预防肠息肉?

肠息肉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对大多数大肠息肉患者来讲,不良饮食因素、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其肠道长息肉的主要原因。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很重要。

1)避免过量饮酒,不要吸烟。

2)减掉任何额外的体重,使您的体重指数正常化。

3)锻炼——包括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有氧运动和 2 次肌肉强化训练。

4)每天至少吃 3-5 份水果和蔬菜。

5)避免过多的脂肪和加工食品和红肉。

6)有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降低整体结肠癌风险,但证据尚不确定,需遵医嘱。

参考资料

1.龙思丹, 季双双, 姚树坤. 肠息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生活习惯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0(4).

2.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5370-colon-polyps

3.牟一. 肠息肉"超期服役"危害大[J]. 江苏卫生保健(4):1.

4.宋雯, 赵梁, 朱萍,等.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09):876-879.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