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包风景区已经封闭多时,所以人很少,山上偶有当地人摆摊设点,售的不是水之类,而是这里的主食:苦荞麦、烤土豆和烤鸡蛋。
高原上的人,总是看不出年纪。在这个栈道转角处,地上扒拉了个土灶,堆着些块状的燃烧物,旁边紧靠着些许鸡蛋、土豆,口味重的还可以从一个娃哈哈八宝粥的瓶子里抹出点辣椒。
“买一个嘛?”
“多少钱?”
“鸡蛋土豆都一块钱”
以为自己听错了,按照习惯思维,景区这种地方不应该是“天价”吗?
同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买了几个鸡蛋和土豆。一个热乎乎的土豆在手里打着滚,表皮被老人用硬物刮掉了烤糊的部分,露出焦黄,分不清是皮还是肉,正准备剥开,马上被阻止了。
“直接咬才够味!”
旁边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一看其他人,似乎也是这么吃着,赶紧咬上一口,外脆内粉的,竟然如此的香。


吃完土豆,风和雨就来了,云雾开始淹没我们。
远处,一个小窝棚里,挤着十来个人,我们飞奔过去,一路竟然忘记了高反。
棚子在悬崖栈道5米远的平地上,悬崖下是牛栏江,金沙江的支流,位于2600米的谷底,从海拔3100米的大山包往下看,一眼看不到江。
站在高处,脚下壁立千仞,恰如鬼斧神工之切割,令人惊叹天地造物的神奇。
山顶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云雾缭绕,一会天开放晴,骑马的人儿时而在云雾里穿梭,时而在阳光下穿梭。
在雨里一路狂奔,只想快点到窝棚里。虽是8月,风雨夹杂着寒意袭来。
一边奔走一边在追问同行的人:刚刚是用什么烤的土豆?




总算靠近了窝棚,远远看到的十几人,近看却是密密麻麻。
翻看相机,同伴指着一堆黑东西,说:“这马粪下雨也能烧得起来哟。”
顿时,觉得空气凝固了。
难道刚刚吃进去的是马粪烤的土豆吗?
“没事,没事,这个味道才正宗嘛。”
“好像也没那么明显嘛。”
话说这马粪烤的土豆,如果不说的话,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说话间,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已经娴熟地用黄色粉状物调制了一块饼,在炉火中煎烤。一开始淡淡的黄,通过煤火的加工,开始变得焦黄,有点像家里的玉米饼。
一问才知道是苦荞麦饼,据说是大山包的主食。试了一块,觉得天赐一般。吃惯了油腻,大自然的清新脱俗,让胃口敞开了另外一扇门。





下山路遇几个回民,发现这种苦荞饼也是他们随身主食。
“这是好东西,你们这些城里来的,恐怕一辈子也难得吃到。”
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