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学桥梁工程专业的行政部长站在家乡的破旧房前,久久没有说话。
距离昭通市区79公里的大山包,海拔3100米左右,就是他的故乡。
第 一次走出家乡是去40里外的龙树乡上初中,每周回一次家,周五晚自习9点开始步行,凌晨2点钟才能到家。山路崎岖,饿了就在地里刨几个土豆充饥,困了只能打盹,不敢熟睡,怕冻僵在路上。就是这样的环境,这位农民的儿子,和所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大学保险箱”昭通一中,直到顺利考上合肥工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远处,一个披着羊毛毡子的少年,赶着几头黄牛,走在山丘之间。
此刻,同行的助手第 一次到海拔3100米的地方,明显感觉到走路吃力,开始呼吸急促。
“匀着走,不要蹦跳!”
从多次进入高原的经验来看,此刻保持缓慢的行动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助手兴许是兴奋了,想一探究竟,匆匆往前赶。
一路走来,当初的茅草屋已经所剩无几,倒是增添了几栋砖房。
两个小孩童坐在山坳上,他走过去用当地话说:“儿娃子不上学哦,假期了哦。”
“是滴,暑假嘛。”孩童呼应着。
入村,一条大黄狗汪汪直呼,俨然不记得它前面这位同乡人。地上牛屎混杂着泥土,土墙已经倒塌,仅有的几处草屋应该是无人居住。





“之所以努力读书,是因为母亲生前的教育,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当初选择桥梁工程,则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农村父母最原始的教育方式,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态告诉下一辈如何选择。可算是从大山里走出去了,而且还是第 一个也是唯 一个名牌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完成的。
与其说是走出大山,还不如说是逃离。
“在西安,我们当时的工资已经到了两千多,那个时候公务员的工资还只有八百。”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带着点骄傲,据说不久后他们的项目还获得了鲁班奖。而现在,留在那里的同事已经是非富即贵的日子了。
“有后悔吗?”
“不后悔,我的想法可能不一样吧”
“父亲病重那一年,我已经24岁了,在外面已经闯荡了几年,回来之后,经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爱人。”
他的父亲是个要面子的农民,好不容易走出去的穷孩子,肯定是要展翅高飞的。所以,身体有些好转就赶着他回了西安。单位领导也帮衬着,让女朋友到西安谋了份行政的职务。有些时候,冥冥中,不属于他的地方,就是待不长久。虽然怀着一颗闯荡世界的心,总是对亲情牵挂。看着同事们一天天飞来飞去,过家门而不入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不久,老父亲病重,带着未婚妻,又回到了生养的土地。这一次,是决定不走了。一世繁华,到头来抵不过亲情的沉浸。熟悉的山,熟悉的苹果树和那些熟悉的人。或许人未老,心已成熟。在那个青春热烈的年纪,他却选择了在事业上扬的时候离开,离开的理由是“为了离家近一些”。
好一个“离家近一些”,这种得与失之间的抉择,我们都是在若干年后才能悟得。


父亲还是没能留住。
一个农民,教会儿子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诚信。
这一家训,后面在永孜堂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这半生,不后悔,你看,我现在离家多近,翻一堵墙就到家了。”
他笑呵呵的给我看了一张照片,一个可爱的小女生,他的宝贝女儿,正在他当年就读的“大学保险箱”,成为了他的小师妹。
当年拼命逃离,如今拼命赶回去,人生如圆,如此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