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后,天气日渐寒冷,因脾胃问题到医院看病的老人越来越多。据临床统计,秋冬两季老年人胃病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慢慢退化,食物消化不良的情况逐渐增多,加上秋冬季天气寒冷刺激肠胃,很容易引发胃病,因此这时候养胃、护胃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胃炎,以及属于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的老年人更应在秋冬季节温阳养胃。
阳虚体质就是“火力不足”,这些人平时手脚发凉,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冷气;喜欢进食热烫饮食,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
气虚体质的人则是“短气、少气”,平时容易气喘吁吁;讲话声音低弱;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
这两种体质的人脾胃功能差,秋冬季节更易得“胃寒”症,具体表现为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物不消化等。
俗话说,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养是最直接的养胃方法,也是养胃的重中之重,“老胃病”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八宜”原则。
宜少宜精:每餐饮食量要少,七八分饱即可,忌暴饮暴食。食物的品种和烹饪要精细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饱胀等。
宜温宜洁:食物温度要温暖适宜,不食用冷的、冰的食物。另外,即使天气寒冷,也不要吃过烫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烹饪食物时注意清洁卫生。
宜鲜宜淡:食物一定要新鲜,不吃过期或久置的食物。烹饪食物宜清淡,不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软宜缓: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饪时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软易消化,少吃烘焙、烧烤、质硬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肠负担。进食速度要缓慢,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其次,也可采用中药调养护胃法。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若是觉得煎煮中药太过麻烦,也可直接饮用市场上的一些中药制剂,如四磨汤口服液等,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切忌使用一些有风险的西药来改善肠胃问题。即使是成年人,在应用西药时,也应综合病情、体重等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服用,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最后,针灸推拿也是养胃的有效方法。针灸能促进胃肠蠕动,可每晚灸足三里及中脘穴,亦可针刺足三里,有显著的养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两次,养胃作用显卓,能治病防病。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老年朋友可采用以上方法来养胃、护胃,此外,平时也要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