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夏季更为多见。夏季是一个湿热的季节,很多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夏天会更加明显。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自己的湿气。比如:在早上起床后仍然觉得很累,头很重,打不起精神,小腿有发酸发沉的感觉;大便很粘,要用很多纸才能擦干净,或者大便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舌苔很厚,舌体两边有齿痕,舌头又胖又大,这都是脾虚湿重的症状哦!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感觉很凉快。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湿气重,别忽视!
能祛湿的中成药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醋香附、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生姜。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4.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以上介绍的几种中成药药性都是比较温和的,因为正确服用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祛湿效果,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