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所谓“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谷物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性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等有上述表现者可参考辨证论治。
中医中根据泄泻的症状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候:
食伤肠胃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口气中有食物腐烂的气味,伴有吞吐酸水,不思饮食。舌苔垢浑浊而厚腻,脉滑。
有上述症状者,多为饮食不节,治法当以消食导滞。成人可选用保和丸;如同时伴有大便干结,或里急后重的症状,可选用香连药业出品的枳实导滞丸;儿童可选用大山楂颗粒。
湿热内蕴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肝门有灼热感,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多为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所致。治法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香连药业出品的香连片、香连丸、复方黄连素片。饮食上注意清淡,不油腻。可食用薏米粥、苦瓜、冬瓜等去湿热的食物。
脾胃气虚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大便时溏时泻,并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迁延反复,吃的较少,且吃后出现胃闷满不适,稍微进点油腻之物,就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暗偏黄,肢体倦怠乏力。舌质较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多为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治法上当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饮食上可以吃些山药、大枣。
脾肾阳虚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苔淡白,脉沉细等症状。俗称“五更泻”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治法上当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中成药四神丸、固本益肠丸、固肠止泻丸。
小编提供的以上中医辨证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避免生活中病急乱用药。用药应以辨证为依据,可以用米粥类送服中药,以保护肠道。用药时需注意治疗脾胃气虚泄泻的药物不宜与感冒药以及藜芦、五灵脂等药物同用。有严重慢性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要时仍需就医诊疗。
患有泄泻时饮食上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慢性泄泻患者可适当服食山药、莲子、山楂、白扁豆、芡实等助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忌食难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
注: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肛肠科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胃肠
主任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