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消化 > 科普知识

中医方法论泄泻

举报/反馈
2016-08-05 16:06:26

  所谓“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谷物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西医学中的急性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等有上述表现者可参考辨证论治。

  中医中根据泄泻的症状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候:

  食伤肠胃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泻下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口气中有食物腐烂的气味,伴有吞吐酸水,不思饮食。舌苔垢浑浊而厚腻,脉滑。

  有上述症状者,多为饮食不节,治法当以消食导滞。成人可选用保和丸;如同时伴有大便干结,或里急后重的症状,可选用香连药业出品的枳实导滞丸;儿童可选用大山楂颗粒。

  湿热内蕴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肝门有灼热感,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多为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所致。治法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香连药业出品的香连片、香连丸、复方黄连素片。饮食上注意清淡,不油腻。可食用薏米粥、苦瓜、冬瓜等去湿热的食物。

  脾胃气虚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大便时溏时泻,并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迁延反复,吃的较少,且吃后出现胃闷满不适,稍微进点油腻之物,就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暗偏黄,肢体倦怠乏力。舌质较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多为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治法上当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饮食上可以吃些山药、大枣。

  脾肾阳虚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苔淡白,脉沉细等症状。俗称“五更泻”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治法上当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中成药四神丸、固本益肠丸、固肠止泻丸。

  小编提供的以上中医辨证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避免生活中病急乱用药。用药应以辨证为依据,可以用米粥类送服中药,以保护肠道。用药时需注意治疗脾胃气虚泄泻的药物不宜与感冒药以及藜芦、五灵脂等药物同用。有严重慢性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要时仍需就医诊疗。

  患有泄泻时饮食上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慢性泄泻患者可适当服食山药、莲子、山楂、白扁豆、芡实等助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忌食难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

注: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