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你知道这些家庭常用药吗

  每个家庭都会自备一些药品,用以治疗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疾病,如止痛、感冒、腹泻、清火等,那么下面这些家庭常用药你知道吗?

  1止痛类

  去痛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可用于头痛、牙痛、关节痛、痛经及其他各种慢性钝痛的治疗。

  专家点评:去痛片单纯起止痛作用,而其他价格相对高些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则还有退热、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的效果。

  2含片

  复方草珊瑚含片: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

  西瓜霜含片:可用于缓解咽痛、咽干等。

  华素片:用于慢性咽喉炎、慢性牙周炎、牙龈炎、复发性口腔溃疡。

  专家点评:含片是局部起作用的药物,相对比较安全。但含片中也含有药物,千万不能当“润喉”片使用。

  3消炎药

  左氧氟沙星片:可用于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

  左氧氟沙星胶囊:可用于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

  专家点评:消炎药不能滥用,否则可能产生耐药性、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等。

  4止泻药

  香连片: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

1

  专家点评:香连片其有效成分能对各种肠道病原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伤的功能,可帮助缓解和治疗腹痛、腹泻的症状。如腹泻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

  5清热类药物

  黄连上清片:可用于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

  黄连上清丸:可用于头晕脑涨、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清胃黄连片: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久芝清心丸:可用于内热壅盛引起的头晕脑涨,口鼻生疮,咽喉肿痛,风火牙痛,耳聋耳肿,大便秘结。

  专家点评:这类药物主要是清热通便的,要辩证治疗,例如服用后大便由干燥、秘结发生改变后,就要调整药量。

  6感冒类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等。

  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

  专家点评:主要用于对病毒性感冒的预防,例如周围有人感冒了,或者在感冒流行季节,都可以服用该药作为预防。但如果已经有了感冒的卡他症状,如鼻塞等,则使用该药效果不显著。

  7止咳类

  甘草片:镇咳、祛痰、平喘。

  专家点评:甘草片含有阿片成分,具有成瘾性,所以不宜长期服用。如服用3到7天症状未缓解,需咨询医师。

  8贴敷类

  狗皮膏药:可用于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炎,腰酸腿疼、跌打损伤后都可以使用。

  专家点评:孕妇不宜贴在腰部和腹部。

  跌打万花油: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以及轻度的水、火烫伤。

  创可贴:用于小创伤,擦伤等患处,防止伤口感染。

  专家点评:使用后如果局部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要停用。过敏者慎用。

  9涂抹类

  风油精(10毫升装):祛风止痛,止痒消肿,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鼻塞头痛、晕车晕船、跌打扭伤、肌肉酸痛、蚊虫叮咬等。

  清凉油: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可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叮咬。

  专家点评:都属于久经考验的常用药。

  家庭常用药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家庭常用药品是为了使一些小病患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控制,或至少能在去医院前做些临时处理。但要注意,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应及时就医。家庭药箱的品种要少而精,数量不宜多,可随时加以调整、更新。

2016-08-05 16:01:55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晖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成人出水痘的症状
成人出水痘的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咽痛咳嗽、头痛乏力等,这些症状往往相互关联,影响患者整体状态。1、发热:发热是成人出水痘早期突出症状。体温常迅速升高,可达38℃甚至更高,部分患者能飙升至40℃。发热通常在皮疹出现前1-2天开始,持续约3-5天,期间常伴有畏寒,身体明显感觉寒冷不适,影响日常活动,降低身体舒适度。2、皮肤瘙痒:随着水痘皮疹出现,皮肤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瘙痒感。皮疹初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丘疹、水疱,此过程中瘙痒愈发强烈。强烈的瘙痒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与睡眠,患者常因忍不住搔抓,面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风险,可能导致皮肤留疤等不良后果。3、咽痛咳嗽:成人出水痘常伴有呼吸道症状。咽痛较为常见,吞咽时疼痛加剧,使患者进食、饮水明显不适,影响正常饮食摄入。咳嗽也较为频繁,多为干咳,少数伴有少量痰液,频繁咳嗽不仅加重身体不适,还可能牵扯胸部肌肉,引发胸痛等连带症状。4、头痛乏力:患病期间,头痛症状较为普遍。头痛程度因人而异,从隐隐作痛到剧烈疼痛都有,严重时影响患者精神状态、注意力及日常活动。同时,身体会感到明显乏力,活动耐力大幅下降,即使进行简单日常活动也容易疲惫不堪。成人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居家隔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若症状严重,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头痛剧烈等,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促进病情尽快康复。
徐嘉文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父母的痣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的痣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孩子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对预防痣的异常变化也有积极意义。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痣的形成与基因存在关联。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如果父母携带与痣相关的特定基因,那么孩子遗传到这些基因的可能性较高。例如,先天性巨痣就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异常。当孩子继承了这些异常基因后,身体在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增殖就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痣的形成。从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环境因素虽不能直接导致痣的遗传,但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着痣的出现。紫外线照射是促使痣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若父母长期处于阳光照射强烈的环境中且未做好防护,其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可能因紫外线刺激而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形成痣。而孩子若遗传了对紫外线敏感的基因,再加上类似的紫外线暴露环境,就更易出现痣。对于关注此问题的父母,建议在平时做好孩子的防晒工作,尽量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因环境因素诱发痣形成的风险。同时,要定期观察孩子皮肤痣的变化,一旦发现痣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出现异常改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父母都是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都是高度近视,通常会遗传给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若发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遗传因素主要与基因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与高度近视相关,如MYP1、MYP2等基因。这些基因参与眼球发育、眼轴长度调节以及眼部结构的形成。当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时,其携带的这些致病基因更有可能同时传递给孩子,使得孩子从遗传层面就具备了患高度近视的易感性。而且,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所占比重较大,相比普通近视,高度近视受遗传影响更为显著。高度近视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孩子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致病基因才会发病。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且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孩子几乎肯定会遗传到高度近视相关基因。而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只要父母一方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孩子就有50%的概率遗传到高度近视。X-连锁隐性遗传则主要影响男性,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有50%的几率患病。这些复杂的遗传模式,使得父母高度近视时,孩子遗传到高度近视的风险大大增加。对于父母都是高度近视的家庭,孩子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眼部检查,建立视力档案,定期监测视力变化。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为眼睛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流产物染色体异常是父母问题吗
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并不完全是父母的问题。虽然父母的遗传因素在其中占据一定比例,但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父母的染色体状态是导致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本身存在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例如染色体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在生育过程中,就有可能将异常的染色体传递给胎儿,导致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平衡易位为例,父母的染色体在发生断裂和重接后,遗传物质总量虽然没有丢失,但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胎儿在遗传父母染色体时,可能出现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缺失,进而引发染色体异常,最终导致流产。除了父母遗传因素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可致使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在受精卵形成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新的染色体突变。例如,受到外界环境中的致畸因素影响,如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孕妇在孕期接触大量电离辐射,可能损伤胚胎细胞的DNA,导致染色体断裂、重排等异常情况。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干扰胚胎细胞的正常分裂过程,引发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若发生流产且发现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夫妻双方应前往正规医院的遗传咨询门诊就诊,进行染色体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日常生活中,夫妻双方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远离辐射源、避免滥用药物、减少化学物质暴露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