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友对养生知识格外关注,许多“新生”概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进行讨论,“宿便”就是其中之一。而如果你使用过通便、清肠、减肥类保健品,那你对“宿便”这个词一定不陌生。网上充斥着关于宿便的各种说法,最危言耸听的就是“可能诱发肠癌”,这种说法可信吗?39健康网编辑为你揭开谜底。
“宿便”是什么?
很多人对“宿便”一词还有些陌生,在网上搜索“宿便”,便能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宿便不属于医学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这样一来,就很难搞明白到底“宿便”是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宿便”是积存在体内的粪便,也就是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所以,所谓的宿便,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
“宿便”致癌?别被忽悠了
网上充斥着“宿便”危害的各种说法,其中“致癌”这一点吵得人心惶惶。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宿便”缠身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地促排便、清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排宿便产品的发展。专家指出,“宿便”致癌并没有依据。
专家指出,食物残渣在消化道内存留较长时间并不会生产所谓的毒素,所以“会诱发癌症”一说也就无从谈起。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器官,不是“最大的排毒器官”。认为肠道是“藏污纳垢的大本营”是把肠道联想成下水道,以为会“积垢”是错误的类比,实际上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会分泌黏液,上皮细胞在这过程中不断合成与脱落,是一动态生长过程。于是“宿便产生毒素诱发结直肠癌”一说不攻自破。
预防:做到“三多”有助排便
不少广告把医学上的“便秘”偷换成“宿便”的概念,把少量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称为“宿便”,实际上没有那么耸人听闻。然而便秘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积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导致排便费力,这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险的。便秘怎么调理?除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喝水、多运动、多吃高纤维也是好方法。
1.多喝水
每天应该摄入2000毫升~2500毫升的水(含食物中的水分),最好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
2.多运动
坚持运动,如每天早晚可做一下顺时针的摩腹运动。结肠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般在晨起和三餐后,养成和坚持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十分重要,特别是不能强忍便意。
3.多吃高纤维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等。纤维素不易被消化吸收,残渣量多,可增加肠道的容积,提高肠道压力,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