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排便后,习惯直接就把便便冲掉,“眼不见为净”。但这很可能就错失了检查肠道健康的好时机!大便不仅是身体代谢的产物,其颜色、气味、排泄频率等,都隐藏着不少关于健康的学问。跟随美国知名健康网站everyday health.com一起“察颜观色”,你的便便是不是“五星级”的~
1、每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排便频次通常由你的饮食习惯、个人体质和运动量所影响。因此,正常的排便次数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而言,每天3次到每周3次都属正常。
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提醒,长期的腹痛、腹泻、腹胀和便秘或是健康的凶兆,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如果超过4天没有大便,基本可以诊断为便秘。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发生便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粪便阻塞,进而可能引起背部或腹部疼痛,这时通常可以通过灌肠来治疗。
而腹泻则是比平时的排便次数更频繁、排出的液体更多,可能由感染引起。
2、大便颜色预示哪些疾病?
正常的大便是黄棕色的。大便颜色的改变可能与吃的食物与药物有关。而其他颜色的便便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
黑色:广州人有言“吃猪红屙黑屎”,指吃了猪血后大便会变黑色。此外,胃病患者服用的的药物碱式水杨酸铋片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补充铁剂,也会使大便呈黑色。
然而,如果排除了食物和药物的因素,出现粘性、恶臭的黑便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迹象。
红色:某些食物如甜菜,可能会让你的大便变红。但如果你没有吃可能拉红便的食物,可就要当心了,这可能是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的信号,也可能是患了痔疮。
绿色: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绿色蔬菜吃得多或服用补铁剂都会使大便呈绿色。
此外,刚分泌出的胆汁是绿色的,如果正常参与消化过程,通过大肠之后胆汁颜色会变深;但如果消化太快,胆汁来不及参与肠道里的化学反应,直接进入排泄系统,就会将大便“染成绿色”。
灰白色:大便呈灰白色,可能是肝脏或胆囊的警报,包括病毒性肝炎、胆结石或酒精肝等。
3、大便很臭 肠道不妥
正常的大便本就有一股臭味。这主要来自于结肠细菌分解食物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大便气味的改变仅仅是由于饮食的变化。但大便没有最臭,只有更臭。恶臭的大便可能意味着患上乳糜泻、克罗恩氏病、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或吸收不良等疾病。
4、看看大便“浮不浮”
由于大便的密度通常比水大,如果食物消化得当,应是沉在水中的。而大便浮起来可能是饮食中富含高纤维食物,因此里面含有足够的纤维素,密度较小。但也有可能是肠道感染的迹象,多发于胃肠道疾病患者。
看吧,不是每一坨便便都能成为“五星级”便便。黄褐色、臭味适中、不软不硬……这些都是硬指标。下次别急着“来去冲冲”,不妨低头看看你便便里的肠道健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