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湿热型腹泻的定义
湿热型肠道感染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夏秋之交,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湿热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泄而不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内盛则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沿数则均力湿热之象。湿热型肠道感染多见于疾病的急性期。
中西医治疗湿热型腹泻
一.中医治疗
1.白头翁;黄连;黄柏据现代医学研究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霍乱,阿米巴滋养体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泻止血,并配伍其它中。
处方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1990年版)。
药物组成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荨麻疹,酸中毒,体癣皮炎等。
二.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用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3)治疗休克:调整微循环紊乱,纠正酸中毒,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碱性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腹泻次数过多者可用止泻剂,伴有心衰、脑水肿、休克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及早给予对症治疗。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黄绮娟)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青岛北路2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延寿县西公安街
三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哈尔滨市卫星路18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威海市环翠区统一路248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太中路1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