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梅毒是个“变脸”高手

  看过川剧的人都知道,川剧演员有一个绝活叫变脸。表演者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变出十几种脸谱,红、黄、绿、黑……应有尽有。可你知道吗?性病家族也有这样一个“变脸”高手,变出来的“脸谱”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若不留神,别说外行人,就是一些非专业的临床医生也可能看走眼,让其蒙混过关——它就是梅毒

  “脸谱”之一:湿疹

  某日,刘家人声鼎沸,鞭炮声、欢笑声、划拳声不绝于耳。原来,刘氏夫妇正为其独生子办满月酒,亲朋好友纷纷赶来祝贺。在市医院皮肤科当护士的小雪是刘妻的表妹,自然也在祝贺人群中。刘妻一脸愁容地向小雪诉苦:“孩子得了湿疹总不好,后脑勺和屁股都烂了。”小雪听后忙问:“湿疹啥样儿?在哪家医院看的?”“起初是起红色小疹子,很快又变成水疱,疱破了就露出糜烂面。到街道医院检查了几次都说是湿疹,用了许多药都不见好。老人说是上火,消化不好,得吃点清火的药,可孩子太小,怎么吃药呢?因为我喂奶,就换我来吃呗。可还是不行,疹子反而越来越多了,都快半个月了,真急人!”说到伤心处,刘妻还流出了眼泪。

  小雪听了刘妻的诉说,又仔细察看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到处是红斑、脓疱,皮肤又黑又干,像个小老头。凭她在皮肤科工作几年的耳闻目睹,小雪总觉得不太妥,孩子的样子不像是湿疹,倒有些像……为慎重起见,翌日,小雪陪同刘氏夫妇去了市医院皮肤科。

  皮肤科主任仔细察看了孩子的皮疹,又问了病史,得知是个早产儿,心中便有数了。他告诉刘氏夫妇,孩子得的是先天性梅毒

  解说“脸谱”:此乃梅毒的“变脸”花样之一——梅毒疹,大多在孩子出生后2~3周发病,疹子广泛且稠密。最先“亮相”于口周和臀部,然后开始扩展领地。上半身从口周向面、颈、肩、背甚至头皮等部位发展,下半身则以臀部为据点,向生殖器、大腿等处蔓延。起初为红色小疹子,接着变为水疱,最后水疱破裂,露出深红色或紫铜色的糜烂面……很容易被误认为湿疹。

  “脸谱”之二:痔疮

  供职于某企业的青年采购员林某,常去外地出差。近来,他总感觉肛门周围湿漉漉的,用手一摸,还摸出好些小疙瘩来。怕是得了疮吧?他寻思着去了一家私人诊所,将“痔疮”割掉。但没隔多久,那些“痔疮”又长了出来,而且比以前更多了。不得已,他去了市立医院肛肠科。

  肛肠科医生听完林某的叙述后,觉得甚是蹊跷,随即给他做了仔细检查。一般来说,肛门周围能够直接看到的痔疮大多是外痔,而外痔除了前哨痔是皮赘外,其余大多数是由静脉曲张形成的紫黑色血栓块,且数量一般不多。可林某肛门周边长出的疙瘩却有数十个之多,而且都是呈椭圆形的扁平丘疹状,外观也不是黑紫色而呈灰褐色。医生略作思考后,决定给他做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真相大白——那些疙瘩根本不是痔疮,而是扁平湿,加上血液化验梅毒抗体呈阳性反应,确诊为梅毒。

  解说“脸谱”:原来,林某到外地出差时与一些三陪女风流过,不幸感染上梅毒螺旋体,并且病变进展到了二期梅毒,形成扁平湿疣。由于湿疣长在肛门周围,而肛门又是痔疮的“风水宝地”,故给了此类梅毒伪装的机会。

  “脸谱”之三:手足癣

  孙某在沿海某城市打工多年,近几个月来手掌及脚底凭空冒出许多圆形、类圆形斑块,呈红色,并有少量鳞屑脱落,但不痛也不痒。个体医生诊断为手足癣,涂了癣药水后几个星期,小斑块不见了,但没多久又卷土重来。

  不久前回乡探亲,又逢“皮疹”发作,孙某遂到县医院皮肤科求治。皮肤科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后确认,这些皮损并不是癣,而是二期梅毒。

  解说“脸谱”:由于二期梅毒主要以梅毒疹的面孔“闪亮登场”,又以躯干、手足掌跖等部位为主要阵地,反而在生殖器部位不一定有踪迹,故特别容易与癣症等皮肤病混淆。如孙某手掌及脚底的梅毒疹即被当做手足癣.因而屡治屡发。

  说到这里,你该知道梅毒有多狡猾了吧?它的伪装手段高明,除以上所述外,还可能摇身变为“银屑病”、“玫瑰糠疹”等,有的甚至根本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因此,当你因某些原因可能与其挂上钩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借助专科医生的慧眼识破其种种伪装,必要时验血检查,进而将“真凶”缉拿归案。当然,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洁身自爱了。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3-03 05:44:00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女性肋间神经痛可以自愈吗
对于部分因轻微刺激或短暂性因素导致的肋间神经痛,存在自愈的可能性;然而,若由严重疾病或器质性病变引发,往往难以自愈。清晰认识这一情况,有助于女性患者准确应对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当女性肋间神经痛是由轻度外伤、姿势不当或过度劳累等短暂性因素引起时,有自愈的可能。例如,女性在进行剧烈运动或搬重物时,不小心拉伤肋间肌肉,刺激到肋间神经,引发疼痛。若损伤程度较轻,在充分休息后,受损的肌肉组织逐渐修复,对肋间神经的刺激随之减轻,疼痛症状也会逐渐缓解直至消失。另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伏案工作,可能导致肋间神经受到压迫,产生疼痛。若能及时纠正姿势,给予身体自我调整的时间,肋间神经的压迫得以解除,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疼痛也可自行消退。若女性肋间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胸椎病变等严重疾病引发,则通常难以自愈。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侵犯肋间神经,引起剧烈疼痛,同时皮肤上会出现沿肋间神经分布的疱疹。这种情况下,若不进行治疗,病毒会持续损伤神经,疼痛不仅难以缓解,还可能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此外,胸椎的病变,如胸椎结核、肿瘤等,会直接压迫或侵犯肋间神经,导致疼痛。这些器质性病变不会自行好转,若不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肋间神经痛会持续存在,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出现肋间神经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胸部X线、CT、血常规等,明确病因。若为轻微因素导致,可先尝试休息、调整姿势,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若疼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若是由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带状疱疹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怎么锻炼
右屁股坐骨神经痛可通过伸展运动、适度下蹲、高抬腿运动及瑜伽练习等进行缓解。右屁股坐骨神经痛,通常指的是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常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坐骨神经痛可能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引起。针对这一症状,合理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1、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于缓解坐骨神经痛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尝试靠墙压腿等伸展动作,这些动作能够有效拉伸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减轻神经压迫,从而缓解疼痛。进行伸展运动时,动作应缓慢、柔和,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损伤。2、适度下蹲:适度下蹲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减轻坐骨神经的负担。下蹲时,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过深下蹲,以免加重神经压迫。同时,下蹲的速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3、高抬腿运动:高抬腿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在仰卧位下,双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腿,可以锻炼到腰背肌及腹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缓解疼痛。进行高抬腿运动时,动作不宜过快,抬腿的高度和次数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4、瑜伽练习:瑜伽中的某些体式,如下犬式、宽腿前屈、鸽子式等,能够改善颈部、背部、骨盆和臀部的柔韧性,有助于减少坐骨神经痛的发生几率。瑜伽练习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疼痛。进行瑜伽练习时,应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正确、安全。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正确、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疼痛加剧。同时,若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无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坐骨神经的压迫和损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