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

  小儿感染性疾病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道感染,而在呼吸道疾病里,由感染所致的居第一位。第二位是神经系统疾病。它由15年前的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第三位是消化道疾病,由15年前的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第四位是新生儿疾病,如颅内出血、感染、畸形等。第五位是泌尿系统疾病。以感染为主,还包括肾病、先天畸形等。

  目前仍在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可分为以下七类:

  一、肺炎。肺炎是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第一病因。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肺炎病儿的死因包括很多因素,单纯的肺炎死亡率并不太高,大多数是由于合并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炎有时是很难控制的,心衰和肺炎都不易控制。再如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在白细胞很少的情况下,小儿极易感染肺炎。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

  肺炎的病因有很多,有病毒感染的、细菌感染的,也有支原体感染的等等。

  二、肠炎。肠炎多发于春、夏、秋三季。

  春、夏季肠炎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肠炎以病毒感染为主。肠炎仍为目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婴幼儿肠炎占儿科住院病人的20%左右。农村幼儿肠炎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三、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见疾病。大孩子泌尿系感染可以出现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3岁以下的小儿则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烧、吃奶不好、精神较差等。有些病儿真正的膀胱刺激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如果延误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得肾盂肾炎。

  四、结核感染。近年来,结核感染大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趋势。

  分析原因大致有三点:

  1.结核杆菌耐药性增强。

  2.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的出现。

  3.流动人群增加。

  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大中城市,年轻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感性认识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农村基层医院,这样的病人还是很多的。在有关的会议论文中,就有90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报告。

  另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虽然不是感染直接导致的疾病,但确实与病毒感染有关,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致残率高,后遗症也多。

  六、传染性疾病。此类疾病中属于病毒性的有麻疹、水痘、幼儿急疹、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等;细菌性的有猩红热、中毒性菌痢等。

  有些传染性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合并症。如单纯患水痘两个星期就可以痊愈,但如果合并水痘性脑炎就会危及生命。

  七、危害儿童健康的少见感染性疾病

  近几年来,一些少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所抬头,其中两种情况较为明显。一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吸毒。二是母亲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等,临床所见梅毒新生儿、淋病新生儿等,都是母婴垂直传播所致。

  另外还有TORCH感染(T:弓形体,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O:其他病毒)和新生儿肝炎。

2007-08-14 22:28: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自限性疾病是什么意思
自限性疾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无需特殊治疗即可逐渐恢复痊愈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的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使不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也能在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当人体感染自限性疾病的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会识别病原体,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T细胞可以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B细胞则能产生抗体,中和病原体。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逐渐清除病原体,使身体恢复健康。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在识别病毒后,会启动免疫防御,经过一周左右,大部分患者有自愈的可能。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有很多,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也是自限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随后逐渐消退。还有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3-8天也可自行恢复。对于自限性疾病,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烧药,如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患病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免疫性疾病有哪些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为遗传性,由基因缺陷导致免疫功能损害,如X连锁无病种球蛋白血症、慢性肉芽肿病、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生后不利环境造成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失调。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细菌病毒感染、肿瘤和血液病等。因病情较重,抗HIV病毒、化疗放疗等治疗难度较高,治愈率相对较低。而蛋白质-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等造成的免疫缺陷,在经过营养补充、抗感染等纠正不利因素后,免疫功能即可恢复。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强烈,引起组织严重破坏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在发现病情后要及时就诊,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减慢发展,一般总体预后相对良好。缓解病情的药物有硫酸羟氯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糖皮质激素药物有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 若怀疑出现免疫相关的疾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邬喆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感染性疾病变是什么意思
感染性疾病变一般是在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1、病毒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是指以病毒为载体的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病毒性感染是以病毒为载体的疾病。病毒性感染包括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脊髓灰质炎、巨细胞病毒病等。2、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是指因细菌所致的局部组织和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化脓性炎症。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会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如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等。患者可遵医嘱选择青霉素类抗生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克肟等。3、真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是由致病性真菌以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免疫异常反应和病理变化。真菌的致病性较强,会导致机体出现炎症性的损伤,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等。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等,具体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出现感染性疾病,需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