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10措施治疗孕期胃灼热(图)

10措施治疗孕期胃灼热(图)
>>保胃养胃常识<< 

  准妈妈若要治疗“胃灼热”,首先应减少胃部食物返流到食道的次数,以及停留的时间。所以,可按下列方法治疗。

  1.白天应尽量少食多餐,使胃部不要过度膨胀,即可减少胃酸的逆流。

  2.睡前2小时不要进食,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避免卧床。

  3.睡觉时,尽量以枕头垫高头部15厘米,以防止发生逆流。

  4.传统制胃剂等胃药,可在饭后30分钟服用,以中和胃酸。

  5.孕妇体重若过重,应减少自身体重的增加,并避免食用高浓度糖分的食物或饮料,包括:糖浆、高淀粉类食物例如:面包。

  6.若有抽烟习惯的孕妇,戒烟是必要的,因为抽烟会加速胃酸的分泌。

  7.油炸或油腻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酸性食物或醋会使胃灼热加剧,孕妇皆应尽量避免。

  8.茶、咖啡会使食道扩约肌松弛,并加剧胃酸的回流,亦应避免。

  9.过冷或过热食物及辛辣食物,都会对胃部产生刺激,所以均宜避免。

  10.多吃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胡萝卜、甘蓝、红椒、青椒、猕猴桃;此外,富含锌的食物亦可多食,如:全谷类和水产品如牡蛎。

  特别提醒:胃食管反流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其他并发疾病,并可能引起食管腺癌的发生。一些评估甚至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50-65%存在糜烂性食管炎。但调查结果显示,此病的认知度却很低……[查看详情

  知多D:引起胃酸分泌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查看全文

  知识补贴

  什么是胃灼热?

  我们人体的食管末端有一个瓣膜,叫食管底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后它就关闭起来。而当瓣膜软弱无力关闭不全时,便可导致胃酸返流,引起食道灼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胃灼热现象。

2007-08-15 09:24:00浏览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吃中药可以根治直肠炎吗
吃中药一般不可以根治直肠炎,但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直肠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四神丸、黄连等中药进行治疗。1、白头翁汤白头翁汤由黄柏、黄连、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血痢。对于湿热瘀滞引起的直肠炎,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白头翁汤进行治疗。2、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引起的直肠炎,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3、芍药汤芍药汤由芍药、黄芩、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直肠炎,症见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4、四神丸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5、黄连该药物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直肠炎引起的腹痛、腹泻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由于其性味苦寒,所以不建议长期大量用药,以免导致腹胀、纳差等情况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许鹤洋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先天肠闭锁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先天肠闭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营养不良、排便困难、贫血、发育迟缓等情况。1、腹痛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肠道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孩子在出生后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比如腹部膨隆、呕吐、无法排气排便等,从而引起腹痛的症状。2、营养不良如果孩子长期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孩子可能会表现为身体消瘦、皮肤干燥、乏力等症状。3、排便困难如果孩子存在先天性肠闭锁的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大便排出受阻,从而引起排便困难的情况。孩子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4、贫血先天性肠闭锁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孩子无法吸收足够的铁元素,导致体内的铁元素含量下降所引起。孩子可能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5、发育迟缓先天性肠闭锁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肠闭锁会导致孩子的消化功能受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肠切除吻合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用什么中药
风湿热痹常用的中药包括清热通络类药物、祛风除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等,该病是中医对一种以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的描述,其治疗原则为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1、清热通络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秦艽,其性味辛平,能清热除湿、舒筋通络;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忍冬藤,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2、祛风除湿类药物:防己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肿胀;威灵仙性味辛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闭阻所致的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苍术:性味苦温,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适用于湿邪偏盛的风湿热痹。3、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痹症;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所致的痹证;川芎性味辛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关节疼痛,尤其对于血瘀较重的患者效果显著。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风寒湿邪的侵袭,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淋巴瘤中药能治疗吗
淋巴瘤中药能辅助治疗。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建议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首先,从中药对机体整体调理的作用来看,中药可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淋巴瘤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往往处于虚弱状态,且免疫系统受到肿瘤的影响而功能失调。中药中的一些扶正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功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能力,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从中药的抗肿瘤特性来讲,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例如,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虽然其抗肿瘤作用相对放化疗等手段较弱,但在辅助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对抗淋巴瘤。同时,中药治疗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化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肥胖用什么中药能减肥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此类人群可遵医嘱选用荷叶、决明子、山楂、黄芪、泽泻等中药来达到减肥的效果。1、荷叶:荷叶具有清热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其含有的荷叶碱等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脂肪的吸收,并且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2、决明子: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其可以通过润肠的作用,使肠道内的宿便更易排出,减少肠道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对肥胖伴有血脂异常者较为适宜。3、山楂: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并提高其活性,帮助分解油腻食物中的脂肪,降低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还可改善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肥胖。4、黄芪:黄芪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从中医角度看,肥胖多与脾虚有关,黄芪可通过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更好地被运化吸收,避免水湿和脂肪的堆积,尤其适用于脾虚型肥胖。5、泽泻: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等作用。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同时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减少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对肥胖伴有水湿内停者效果较好。使用中药减肥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配伍用药。同时,还应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不建议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腹膜炎在哪个位置疼痛,吃什么中药好
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腹部器官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症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和治疗药物因病因及病情类型而异。腹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全腹疼痛、上腹部疼痛、右上腹疼痛和右下腹疼痛;治疗药物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温阳散寒类药物等。一、疼痛部位:全腹疼痛:弥漫性腹膜炎常表现为全腹部疼痛,多由胃肠道穿孔、腹腔内广泛感染等引起,疼痛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肩部牵涉痛。右上腹疼痛:多由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引发,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上腹,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疼痛: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局限性腹膜炎,疼痛起始于右下腹,可能逐渐扩散至全腹。二、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腹膜炎,常用中药包括黄柏、牛膝、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茵陈、苍术等。若腹痛明显,可加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药物:适用于瘀热互结型腹膜炎,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败酱草、酒大黄、赤芍、香附、桃仁等。若小腹刺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温阳散寒类药物:适用于寒湿凝滞型腹膜炎,常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药物包括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云苓、泽兰等。腹膜炎病情复杂且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