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真菌性肠炎

  【概述】

  真菌性肠炎(fungal enteritis)是机体学问真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消化道是真菌侵入体内的主要传染途径,对健康和生命都有较大的威胁。过去本病甚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放射治疗等广泛的应用,肠道感染的疾病也日趋增多。在我国引起肠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曲菌、隐珠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肠炎最为多见。

  【诊断】

真菌性肠炎

  本病属于深部真菌感染而致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可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因此诊断真菌性肠炎有一定困难。诊断本病主人依据有长期粘液样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病史,并经抗生素、磺胺等久治不愈。而经抗真菌药治愈者,在结肠内窥镜下,有的可见到肠腔痉挛或有较多的黄白色稠性分泌物。有的肠壁可见多个表面呈黄色的溃疡改变。确诊本病除在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发遭到真菌外,主要需多次真菌培养,呈阳性者并证实为同一菌种。在真菌组织的染色检查中往往由于真菌数量少,苏木素一伊红着色不良,而被忽略,但用PASD及Gram特殊染色性,阳性率高,易于诊断。

  【治疗措施】

  ㈠一般治疗:少数患者在健康情况较差时发病,一般给予高营养、易消化,调节电解质平衡或输血等支持疗法。若合并有其他的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应同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㈡抗真菌治疗:

  1.白色念珠菌性炎:

  一般口服克霉唑,每次1g,1日3次。制霉菌素100万U,口服1日3次。有报道,用酮康唑(ketoconazole)0.4g/日,边服3周,治愈。其他还有碘化钾饱和溶液(即碘化钾50g和蒸馏水50ml),每日3次,每次10滴。以后每日加5滴直至30~40滴,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大蒜素胶囊3~4粒,每天3次,饭后服,能有效地控制病损。苦参30g加水200ml煎至60~7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10次为一疗程。也收到显著疗效。有些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可试用转移因子治疗。

  2.毛霉菌性肠炎:

  早期可用X线照射。中晚期可手术切除凝固法治疗。通常口服异菸肼0.1g,每日3次。维生素D21~2万U,每日3次,同时给予碘剂,如碘化钠1g静脉,每日1次,逐渐增至3g。长期注射两性霉素B,0.1~0.2mg/kg,静滴,每日1~2次,渐增至每次1mg/kg。静滴时,用蒸馏水或5%葡萄糖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以免沉淀。4~8周为一疗程,总量可达3g。治疗期间,如尿素氮大于0.6g/L,需暂停用药。该药毒副作用较大,可引起静脉炎、恶心、呕吐、厌食,严重者全身不适、肾功能障碍、肾曲小管坏死和液化、蛋白尿、管型尿、无尿等症状。

  3.曲菌性肠炎:

  可用两性霉素B注射治疗。同时服用大剂量碘化钾液,每日20~30g,服3~4周,如系肉芽肿性损害,可用手术切除。

  4.隐球菌性肠炎:

  本病无特殊治疗。可试用两性霉素B、克霉唑、制菌霉素、口服碘化钾、磺胺嘧啶或局部照射X线治疗。或两者同时应用。局限性的也可作手术切除。

  【病因学】

  真菌性肠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寄生于肠粘膜引起炎症而致病。但在下列情况时易继发本病:

  ①当机体患严重肝肾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或恶性肿瘤时引起恶质体,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如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疗等皆可使机体和组织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肠道菌群失调,真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侵袭组织而易引起肠道真菌病。

  ②真菌性肠火炎还是继发于消化道某些疾病,如痢疾、肠梗阻、食道脓中等。由于这些疾病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给真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真菌性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患有鹅口疮的婴幼儿及抵抗力低下的儿童多见。

  【病理改变】

  真菌性肠炎之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真菌侵袭肠壁各层。毛霉菌、曲菌和少数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肠炎,而且还可侵犯浆膜下层及肠系膜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破坏管壁引起真菌性脉管炎和真菌性血栓的形成。这些病变在毛霉菌感染时尤为突出。本病有时还可由两种真菌混合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合并毛霉菌,或白色念珠菌合并曲菌感染。因此病理检查时,最好同时结合真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利于诊断。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内芽肿和纤维性病灶,在真菌性肠炎中则少见。

  显微镜下所见:肠粘膜有局灶性坏死及溃疡形成。溃疡有的表浅,有的深达粘膜下层,有的表面有假膜形成。假膜有大量的真菌、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组成。肠壁各层,尤其是粘膜下层呈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多少不一,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脓肿。

  【临床表现】

  白色念珠菌累及结肠,约有85.5%的患者出现腹胀,泡沫样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早期为粘液样称便,偶有便血或带血丝,其特点是粘稠似蛋清附于大便上,或全部粘液便。后期为脓性或脓血样稀便,或无明显的脓血便。出血多时为暗红色糊状粘液便。腹痛及压痛不明显。         消化道放线菌侵犯回盲部时,表现为右下腹隐痛,局部常出现坚实而有压痛的肿块。当腰大肌受到炎症刺激时,可发生右髂屈曲畸形,阑尾手术后有的可发生一个或多个慢性持久性的瘘道。因此,本病易与阑尾炎、阑尾脓肿或包块、回盲部结核、盲肠阿米巴、盲肠癌、腰大肌脓肿、女性生殖附件肿瘤等相混淆。直肠放线菌可形成亚急性或慢性肛周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或直肠旁脓肿。直肠周围病变多由腹内病变波及而来,表现为腹泻、便秘、里急后重或较稀带黄色颗粒的脓血便。

  【预防】

  ㈠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生素或抗生素加激素同时使用。应多服维生素C。

  ㈡经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腹腔手术和口腔拔牙后,发生感染时,应积极治疗。

  ㈢皮肤皱褶处,尽量避免潮湿或肥皂制剂。

  ㈣经常从事洗涤工作者,要注意甲床、甲沟变化,及早检查和处理。

  ㈤局部有坏死组织和化脓性病损,应按外科治疗原则处理。

2007-08-21 16:40: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70岁以上不能用的降糖药有哪些
不存在70岁以上不能使用的降糖药物的说法。70岁以上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盐酸吡格列酮胶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1、二甲双胍片 二甲双胍片是一种降血糖的药物,主要成分为二甲双胍,能够促进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病人。 2、格列齐特缓释片 格列齐特缓释片属于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成分是格列齐特,服用后可以在肠道内缓慢释放,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成人各期糖尿病。 3、阿卡波糖片 阿卡波糖片是一种降糖药物,主要成分为阿卡波糖,通过抑制小肠蔗糖酶和麦芽糊精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减少餐后高血糖及高血糖高峰出现的时间和程度,适用于单独应用饮食疗法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4、盐酸吡格列酮胶囊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为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可增加肝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常用于肥胖症、糖尿病前期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5、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是一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通过静脉给药,起效迅速,一般在用药后的半小时左右开始发挥作用,通常在用药后的两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浓度,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8-10个小时。 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需及时就医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二型降糖药哪种好
通常情况下,不存在二型降糖药哪种好的说法。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磷酸西格列汀片、达格列净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1、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二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该药可与磺酰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单用一种药物更有益。2、阿卡波糖片阿卡波糖片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可延迟小肠对糖的吸收,使食物中的葡萄糖缓慢地进入大肠,从而减轻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的情况。3、磷酸西格列汀片磷酸西格列汀片属于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通过抑制DPP-4的作用,增加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4、达格列净片达格列净片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管腔滤过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5、利拉鲁肽注射液利拉鲁肽注射液是一种GLP-1类似物,可用于成人2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葡萄糖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的作用。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有减轻体重作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达格列净、西格列汀等,这些降糖药物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还可通过减轻体重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2、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迟小肠对糖的吸收,使食物中的葡萄糖缓慢地进入大肠,从而减轻体重。 3、格列齐特 格列齐特属于第二代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的目的,适用于肥胖和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达格列净 达格列净属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管腔滤过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达到降糖的目的,适用于肥胖和伴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5、西格列汀 西格列汀属于DPP-4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DPP-4的活性,增加肠促胰岛激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的目的,适用于肥胖和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症的口服降糖药,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低血糖、神经系统不适、肾功能损害等。1、胃肠道不适格列喹酮是一种磺脲类降糖药,服用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服用该药物后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降糖药治疗。2、皮肤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该药物中的成分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建议患者及时停止服用药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3、低血糖格列喹酮服用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期间需要注意按时进餐,以免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4、神经系统不适部分患者在服用格列喹酮后还可能会出现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的不适症状。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停药后会逐渐缓解。但是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5、肾功能损害格列喹酮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格列喹酮,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另外,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肾脏损害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用药后果。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患者都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