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保健_更年期年龄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女性 > 更年期保健_更年期年龄

女性更年期健康认识三大误区

举报/反馈
2010-10-2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目专家认为,更年期女性是一个长期被大家遗忘的群体,更年期对90%以上的女性都会造成近期和远期健康影响。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水平提高,女性平均寿命可达75岁甚至更高,这意味着人生超过1/3的时间将从更年期阶段开始。

  专家提醒女性,更年期若有不适,切勿盲目以为“忍一忍”、“熬一熬”就能挺过去,有问题还应及时到更年期专科门诊就诊。

  女性对更年期健康普遍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更年期能忍则忍。不少女性认为更年期是自然过程,什么潮热、盗汗、浑身乏力、焦虑等到了这个年龄自然而然会这样。专家介绍说,由于更年期及绝经的头5年卵巢功能下降很快,以致雌激素急剧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比如绝经后第一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可达22%,绝经满5年发生率可达45%,严重时还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如果月经紊乱、皮肤松弛、脾气焦躁、潮热盗汗、失眠抑郁、心悸等短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还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和损坏。

  误区二:就医走错门。较西方妇女,中国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更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疼痛、记忆力衰退、易疲劳,这三种症状的表现率均高于50%。

  此外,中国妇女在情绪抑郁、烦躁、失眠、易怒等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发病率也较西方妇女高。上述症状往往被误解为中老年妇女自然老化的生理现象或个人心理问题,而非更年期综合征。

  专家介绍说,即便少数妇女因更年期综合征而就医,去妇科的也仅有31%,大多数人“就医走错门”,求助的是内科、泌尿外科(27.6%)和骨科(41.4%)等医师。

  误区三:保健品替代药品。很多女性把补充雌激素当成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甚至通过自行购买雌激素保养品来延迟更年期或者缓解不适症状,这是很危险的。

  专家说,雌激素不能滥用,不宜补得过早、过多或过急。307医院乳癌专家江泽飞教授指出:“当雌激素过高时可能引起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特别是如果以前患有子宫肌瘤等疾病,雌激素过高时会加速它们的生长。”

  还有一些女性以为,喝豆浆能补充天然雌激素,希望以每天喝自制豆浆来取代更年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对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陶敏芳教授解释说,虽然女性平时多喝些豆浆对身体有利无害,但如果真的是患上更年期综合征,仅依靠喝豆浆来自疗,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可能达到治疗效果。

  若确实需要补充雌激素,先应做好乳房肿块、妇科盆腔等系统检查,在补充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严格监控乳房、子宫内膜等情况。相对而言,非激素植物药则是更年期女性的安全选择。

  家人多关爱帮女性安度“多事之秋”

  白文佩教授介绍说,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不仅生理上被各种不适所侵扰,心理落差也会突然加大。除了对于衰老的恐惧,这个年龄还恰逢孩子的青春期反抗,疏远父母,常使母亲伤心失落;而丈夫面对妻子的变化或麻木不仁,或疑神疑鬼,也加重妻子的心理创伤。

  专家提醒,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更需要被家人重视、关爱、体谅和包容,必要时要多提醒甚至陪伴她们及时就医,陪伴和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此外,专家建议女性要安全度过更年期,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还需从心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在生活当中要多关心自己,心情不好时尽量找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进行倾诉,释放情绪。

  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调整近期目标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粗粮细粮合理搭配,戒烟限酒,适当补钙;此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

(实习编辑:何丽丽)

陶敏芳主任医师妇产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