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新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外科疾病 > 外科新知

皮肤有毛细血管出血点是怎么回事

举报/反馈
2023-08-19 11:48:0139健康网

皮肤有毛细血管出血点可能是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合成胶原蛋白和促进铁吸收。缺乏可导致微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下出血。通过口服维生素C补充剂进行治疗,如维C咀嚼片、维C泡腾片等。

2.过敏性紫癜

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外渗,形成淤点、淤斑。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氯雷他定片等。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针对此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轻微创伤后易发生皮下出血。可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改善病情。

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毛细血管壁脆弱性增加,易于破裂出血。对于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可用于封闭病变部位,常用的硬化剂有聚桂醇注射液、4%醋酸铝溶液等。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检测,以监测血液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摩擦和擦伤,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食物或药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